Main | December 2005 »


November 24, 2005

AMD欲效仿英特尔推娱乐PC品牌 上市时间未定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1月2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AMD公司计划效仿英特尔,推出一个独立的娱乐PC品牌,这一系列PC将采用AMD的特定芯片以及来自合作伙伴的芯片组。AMD独立品牌的娱乐PC上市之后,将同英特尔的Viiv品牌PC展开激烈的竞争。

  AMD销售和营销部门主管亨里-理查德(Henri Richard)在年度分析师会议上表示,AMD将于2006年推出一个面向数字媒体平台的新品牌,但他并没有公布具体名称。不久前,英特尔推出了一个面向消费PC的独立品牌英特尔Viiv。到目前为止,英特尔并没有透露Viiv平台具有哪些硬件特性,但为了推广新品牌,英特尔公布了该平台所支持的一系列新功能。

  所有基于英特尔Viiv技术的PC都带有遥控器,采用微软Windows Media Center Edition
操作系统及媒体软件,这意味着消费者可以像操作电视那样使用PC。英特尔表示,通过Viiv技术,消费者可以在下载最新音乐的同时观看电影或玩游戏,所有的操作都可以通过遥控器完成。

  英特尔Viiv技术还包含一个集成媒体服务器引擎,它可以为不同的数字内容文件重新确定格式,从而使这些内容可以在一系列通过英特尔认证的设备上播放。此外,英特尔表示将同PC、CE以及内容等行业通力合作,共同建立一个互用性标准,帮助消费者更轻松地在不同房间和不同设备之间传输网络媒体内容。不久前,AMD步英特尔后尘为企业客户推出了一个稳定平台,专门面向那些不需要经常变更的硬件。

  目前还不清楚AMD将通过新
商标为用户提供哪些具体的产品。AMD近日将Turion 64处理器改称为AMD Turion 64移动技术,这一说法同英特尔的迅驰移动技术类似。但是,英特尔的迅驰移动技术由处理器、芯片组以及无线网络控制器三部分组成,而AMD的Turion 64仅仅是一款处理器。

  基于英特尔Viiv技术的PC将于2006年第一季度上市,届时系统厂商将推出多种外观和大小的Viiv PC,以适应不同风格家庭的需要。目前,AMD尚未披露其娱乐PC的上市时间表以及产品特性。

2005年11月24日 06:24 新浪科技

November 20, 2005

本站专稿 UPnP的历史

UPnP协议是于1999年1月在拉斯韦加斯的CES展上被微软正式发表。

他的基本构想是类似PCI卡自动识别即插即用技术的网络版。

UPnP基本上是基于现有的技术,将一套协议作为一个集合定义出来,
并作为一个开放的协议规格对外公开。
如HTTP/SOAP/SSDP/GENA等。
因此UPnP里面基本上没有新的技术协议。
(现在的DLNA也是一样,只是采用现有的技术来加以细化和规定而已。)

2001年11月关于路由器的标准定义协议
(Internet Gateway STD Device Control Protocol)公开后,
大约同时期符合这个协议的路由器产品就被推出了。
当时,UPnP标记并不普及,一般产品说明上都写的是
支持Microsot的NetMeeting(因为需要支持动态NAT)。
关于这一点,可以参考这篇文章
到现在,市场上销售的绝大部分家庭用路由器都具备有UPnP功能。

关于AV关联的产品,2002年6月SONY推出的VAIO Media和
RoomLink是最早的Media Server/Media Render产品。
存储在电脑硬盘上的音乐或数字文件可以通过
RoomLink在立体声音响设备或电视上播放。

Sony RoomLink数字媒体适配器

Sony VAIO Media软件的画面

UPnP和其他类似标准的比较

1。UPnP
UPnP是作为开放的标准对外部公开,并且是建立在可以在任何平台上的基础上,
是对现有技术协议的组合。
另外他对各种设备如AV器材的UPnP/AV,都有具体的定义,
所以能够容易被硬件厂商接受,
商品化完成的很好。
因此现在作为家庭网络的事实上的标准还没有别的标准可以取代它。

2。HAVi
HAVi是基于IEEE1394的家庭内网络规格。作为高速网络的代表被广为期待,
但是没有能够得到普及。
主要的原因是它的规格没有公开,
公开的只是Java-API标准,
所以没有得到硬件厂商的广泛支持。

3。JINI
基于 Java的家电网络协议。基本技术是multicast和RMI
(Java Remote Method Invocation : Java版的RPC)。
开始时是别认为是可以跟UPnP争夺标准的代表者,
但是由于基于Java平台,一直没能普及和商品化。

4。Bonjour(原称:Rendezvous)
Apple制定的网络协议。基本上是基于multicastDNS。
iTune和AirPortExpress等产品上都已经别广泛利用着。
但是作为业界的标准还是很难别推广普及。

November 19, 2005

本站专稿 DLNA和UPnP的关系

1. UPnP (通用即插即用)
是一组现有技术协议组合的总称。如HTTP/SOAP/SSDP/GENA等等。

2. UPnP/AV (通用即插即用AV)
UPnP里关于AV相关设备的规则定义。使用的技术仍然是UPnP标准技术。

3. DLNA(数字生活网络联盟)
为了保证UPnP和UPnP/AV设备能够准确无误的相互连接而推出的推荐标准。
对UPnP和UPnP/AV中一些暧昧的定义,如AV content的格式等作了明确的补充定义。

4. UPnp/DLNA的历史
dlna.PNG

November 18, 2005

【名词解释】接入LAN即可使用的UPnP究竟为何物?

2002/06/04
下文摘自日经BP社的下面的文章。
http://china.nikkeibp.co.jp/china/news/int/200206/int200206040109.html
  【日经BP社报道】以前,要将路由器接到LAN上使用是一件相当麻烦的事。IP地址及子网掩码的设置非常复杂,而且非常难以下手。从过滤到地址转换的种种设置,能把人累得半死。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通用即插即用(Universal Plug and Play:UPnP)技术应运而生。如果支持UPnP,就可以将复杂的网络设置改为自动设置。最近,支持UPnP的路由器及打印机陆续亮相,而且该技术还将扩展至其它设备。但是,也许有的读者并不了解UPnP的功能和结构。下面,就让我们走近看一下UPnP。

  首先,简单地说明一下UPnP为何物。所谓UPnP是将相关设备连入个人电脑时使用的即插即用(Plug and Play:PnP)接口扩展到网络中使用。如果是支持UPnP的设备,它可以检测到新接入网络的支持UPnP的设备,并可以自动将其设置为可使用状态。比如,用户将新买回的支持UPnP的网络打印机与LAN相连接,LAN上的个人电脑可以检测到该打印机,并可以自动将电脑设置为可以使用新接入的打印机进行打印。

  看了以上的说明,用户也许会认为其中使用了一种非常复杂的独有技术。但实际上,UPnP是在因特网及LAN中日常使用的以TCP/IP协议为基础的技术。

  首先,在支持UPnP的设备接入LAN时,它可以自动设置IP地址等。在这方面,使用了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关于DHCP,可能有很多读者通过设置个人电脑的TCP/IP而对其有所了解。通过DHCP分配到IP地址之后,下一步可以通知 LAN上的其它设备其自身已经接入LAN。这里使用的协议为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UDP也是一种可以用于因特网的流式广播电视及VoIP(voice over IP)等的协议。使用UDP,可以通过多点传送(Multicast)向LAN上所有支持UPnP的设备发送新设备接入的通知。UPnP的接口号码使用的是1900号。传输层的数据交换使用的协议是由标准化团体UPnP Forum制定的独自标准SSDP(Simple Service Discovery Protocol)。

  接下来便进入新接入的设备和此前已经接入的设备之间交换详细信息的阶段。实际上,在这种状态下交换数据时,在Web服务和浏览器之间的通信中使用的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照常使用。但是,制造商名称、机型、功能、控制命令等使用HTTP发送的数据模式不是使用HTML(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而使用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XML是作为HTML的新一代版本而开始用于各种用途的表述语言。

  此外,关于网络打印机纸张用完等状态出现变化之时的交换,使用的是HTTP的扩展协议GENA(General event Notification Architecture),在控制设备时交换XML数据使用的协议为SOAP(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

  如此说来,便可得知所谓的UPnP这项新技术是现有技术的集合。您大概曾在哪里听说过DHCP、HTTP、XML等名称吧?虽然这其中也有SSDP、GENA、SOAP等不太常见的技术,但这也是现有技术的扩展。

  将现有的技术组合起来提供新的功能,UPnP算得上是这方面的代表。(记者:塗谷 隆弘)

宽带路由器为什么要支持UPnP?
2002/04/16

  【日经BP社报道】目前宽带路由器出现了一种新的动向——支持通用即插即用(UPnP)的产品相继问世。在已经开始供货的产品中,有些已开始通过更换固件来支持UPnP。厂商们为何对支持UPnP这样积极呢?下面就来看一下这种路由器的结构及功能。

  首先来看一下何为通用即插即用(UPnP)。这是一种由计算机自动识别接入网络的家电产品等,并通过遥控器对家电产品进行设置的机制,由美国微软设计开发。

  那么,厂商为什么要推出可支持家电的宽带路由器呢?这是由于UPnP规格中具有“NAT Traversal”功能,使用该功能可以使WindowsXP中标准安装的聊天软件“Windows Messenger”在运行中不会出现任何问题。所谓的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是指在因特网中使用的全球IP地址可以同在LAN内使用的私人IP地址互换的功能。所谓连续Traversal,则意味着“完全搜索”。

  Windows Messenger虽然具有IP电话及视频聊天功能,但这种功能无法经由使用NAT的宽带路由器使用。这是由于在使用此项功能时,Windows Messenger在数据部分也嵌入了IP地址的缘故。在NAT功能中,虽然位于IP数据包头部的收信方及发信方的IP地址可以更换,但数据内的地址无法更换,因此前后不统一,无法进行通信。

  NAT Traversal由路由器将服务提供商分配的全球IP地址等信息通知给LAN内的计算机。LAN内的个人电脑收到来自路由器的信息后,可以向因特网应用方传送WAN方面的IP地址等信息。如果因特网应用方采用这一结构,可以在一开始就将WAN方面分配到的IP地址写入分组的数据中,所以在通过NAT进行通信时,IP数据包头部和数据部可以使用相同的全球IP地址,从而便可以进行通信。(记者:斋藤 荣太郎)

November 15, 2005

本站专稿 日本digion公司展开DiXiM开发合作程序

本站消息:

从事网络关联的中间件开发和器材开发的Digion株式会社,近日发表了该公司的多媒体家庭网络解决方案--DiXiM开发合作程序。该程序通过为各硬件厂商提供DiXim的开发工具,以达到促进数字家庭器材普及的目的。

DiXiM的产品可以参考下面的链接。
http://www.dixim.net/

DiXiM开发合作程序的具体内容可以参考下面的发表。
http://www.digion.com/pf/news/20051109.htm

感想

我曾经访问过digion公司在福冈的总部,
和他们公司的社长和董事一块开过会,
现在工作上还有一定的联系。
总的感觉他们由于领先别的公司进入DLNA的开发领域,
已经占领了一定的市场,
在数字家庭这个领域里还是有一定的知名度的。
比如sony,sharp的DLNA MDA就是采用他们公司的中间件,
富士通,日立,NEC等PC厂商的PC里也预装了他们的DiXiM软件。
将来随着网络家电的普及,
他们公司的产品会进入千万人的家庭。
所以我个人认为这个公司还是会有很好的发展前途的。

November 14, 2005

数字家庭网络技术与发展

摘 要 家庭网络作为宽带网络的延伸和宽带增值服务的扩展,将为电信运营商提供新的网络机遇。本文在数字家庭网络关键技术、应用和相关标准分析的基础上,从构建可运营可管理的家庭网络角度探讨了电信业务进入未来家庭网络领域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数字家庭网络 DLNA UPnP 家庭网关

1 引言

  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催生着众多的数码产品,个人电脑、PDA、手机、数字电视、DVD、MP3、DV/DC等数字产品逐步进入普通生活中,与此同时,宽带通信与互联网的普及极大地促进了数字媒体内容的发展。而今,除了家电产品数字化的革新之外,构建一个宽带接入、内部互联、内容共享的家庭网络需求也日趋突显。

  从1994年数字家庭概念的诞生,到今天数字家庭市场的正式启动;从“维纳斯”计划的推出,到UPnP 论坛、DLNA数字家庭组织的成立,历经十余年发展,数字化生活已步入真正的发展期,数字家庭网络离我们又近了一步。

2 数字家庭网络标准与国际组织

  随着数字家庭网络梦想的逐步清晰,标准的问题随之而来。家庭网络连接的接口标准涉及到所有的信息设备,无论消费电子、计算机,还是通信领域都会受到这种接口标准的影响。

2.1 数字生活网络联盟(DLNA)

  2003年6月,英特尔、飞利浦、IBM、惠普、微软和富士通等17家消费电子行业巨头成立“数字家庭工作组”(DHWG:Digital Home Work Group),共同研发在开放的行业标准基础上,建立一个具备协同工作能力的平台,从而使各厂商开发出能通过家中有线或无线的互联网络进行内容共享的数字家庭产品。DLNA得到了超过500家厂商的支持,尤其是传统PC厂商和消费电子厂家的大力支持。该标准组织主要是采纳成熟的业界标准作为自身的提案,这大大促进了标准的建设;2004上半年,DHWG的标准趋于完善,推出了HNV1互通性测试标准;2004下半年,DHWA更名为数字生活网络联盟(DLNA:Digital Living Network Alliance),将工作的重点由标准的建设,迁移到产品的互通性测试阶段。

2.2 开放业务网关OSGI标准

  OSGI(Open services Gateway initiative)于1999年3月成立,由IBM发起,现有成员40多个。最初,OSGi的目标是带有家庭自动化应用的住宅互联网网关,现在应用领域扩展到数字移动电话、汽车(BMW的X5系列)、信息通讯业务、嵌入式的电器、家庭网关、工业计算机台式计算机、高端服务器。

2.3 UPnP论坛

  UPnP(Universal Plug and Play),即通用即插即用。UPnP论坛于1999年10月18日创建,该组织已经吸引了超过200个在消费电子、计算机、家庭自动化和安全、家电、计算机网络和移动设备等领域的顶级供应商的参与。迄今为止,很多国际组织,如DLNA,NMPR,IGRS已经宣布兼容UPnP的网络协议框架。

  UPnP技术在IP(传输层)以上、应用层以下,所以与具体的物理接入手段和应用无关,为了拓展UPnP在家电控制、网络接入、自动控制、Wlan等领域的应用,相继成立了WLan Access Point,HAVC(White machine control),Internet Gateway,Device Security,QoS,Light Control,Scanner External Activities,Printer Device,Remote U/I等子工作组。

3 数字家庭网络关键技术研究

  数字家庭网络是计算机、数字家电和移动信息终端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无缝协作,在家庭环境中共享数字媒体内容,并提供集成的话音、数据、多媒体应用,提供自动控制与远程管理等功能,达到信息在家庭内部网络的共享及与外部公网的充分流通和共享。

  家庭网络并非如孤岛般独立存在,因此作为宽带网络接入在家庭内部的延伸,一个可运营可管理的数字家庭网络解决方案的成熟应用将建立在以下关键技术的基础之上。

3.1 家庭网络互联技术

  家庭网络的互联主要指家庭中物理网络的构建,目前用于家庭的组网技术非常多,有线技术包括LAN,HomePNA,IEEE1394,USB、,电力线PLC等,无线技术包括802.11,UWB,蓝牙(BlueTooth)等。其中,主流组网技术的对比参考表1。

3.2 家庭数字版权保护DRM(Digital Right Management)

  现在得到广泛应用的DRM系统,如Windows Media,XCP,SmartRight,OCCAM都采用严格的与终端捆绑的策略,也就是终端上必须运行DRM的播放软件,并且以密文的形式存储在家庭内部的媒体服务器上。但是,高昂的价格、严格的时间、播放次数的限制、繁多的媒体格式,都将导致家庭购买内容需求的下降。

  数字家庭存在的基础和吸引用户的地方在于媒体资源的共享,CPSA推出的DTCP-IP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DTCP-IP理念的核心是,购买的内容的DRM保护,在家庭网络设备(如家庭网关HGW)上终结后,可以在家庭内部加密传输,从而实现媒体资源的共享。

3.3 数字家庭自助业务定制

  一个家庭允许申请多个业务,而且支持多个业务能同时上网。一个家庭只有一个账号称之为父账号,所有业务的费用最后多归结于这个账号下进行统一计费;父账号下可以申请多个业务,称之为子账号,家庭父账号可订制个性化的业务属性和计费策略,以不同业务名进行区分,且业务名不能重复。

3.4 统一的多业务认证平台

  数字家庭的业务使用需要进行两个阶段的认证,接入认证和业务认证。接入认证和业务认证是两套不同的认证体系,都是基于用户开户,获取一个用户名/密码。现有的数字家庭的业务平台在如下方面可以得到优化和改进:

(1)接入认证和业务认证都是基于用户名/密码,需要预先开户、对最终用户来说、不安全、不方便;

(2)目前业务认证阶段是HTTP方式、业务名和密码都是明文的,十分不安全;

(3)现阶段方案中,计费目前是按照包月实现的,不能对用户提供实时点播,实时扣费的功能;

(4)统一的SIM接入业务认证平台(AS)可以融合接入认证和业务认证。

3.5 安全技术

  通过家庭网关可为家庭网络提供一个全面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包括用户验证、授权、数据保护等。家庭网关所采用的安全技术包括:多SSID和VLAN、 802.1X认证、WEP和WPA、备份中心、AAA、CA技术、包过滤技术、地址转换、VPN技术、加密与密钥交换技术、ASPF、安全管理等。

(1)多SSID和VLAN技术

  无线家庭网关可以通过802.11X进行家庭内部组网,家庭网关支持多SSID可以实现虚拟AP功能。不同的SSID可以采用不同的认证方式及访问权限,也可映射为不同的VLAN,实现公共热点与家庭内部网之间的网络隔离。

(2)802.1x认证

  802.1X认证可以实现双向认证、动态密钥管理等安全特性。IEEE 802.1x是一种基于端口的认证方法,它为每个端口(物理端口/逻辑端口)都定义了一个受控子端口和一个非受控子端口。非受控子端口主要用于认证消息包,而受控子端口在认证成功之前是关闭的,只有在认证成功之后才完全打开,用户从而可以进行正常的通信。802.1x解决的是用户与网络之间的鉴别机制问题,另外802.1x还定义了一套动态密钥协商管理机制,支持无线口组播和单播密钥的动态协商。802.1x具体认证协议由EAP方法决定,其体系结构非常灵活,EAP-TTLS,EAP-SIM,EAP-AKA,PEAP等EAP 方法支持双向鉴权、用户账号信息匿名传输、动态密钥协商管理等机制。EAP-MD5等认证方式支持单向鉴权认证。

(3)WEP和WPA

  WEP是802.11标准,定义了链路级安全机制,支持共享密钥方式鉴权和MAC层数据加密,密钥长度为40或104位,使用RC4对称流加密算法。 WEP安全性非常脆弱,其密钥很容易破译,容易实施各种攻击如DoS、重放等。WPA V1.0采用802.1x认证或共享密钥认证,在加密算法上采用基于WEP算法的TKIP。TKIP在WEP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新的辅助算法函数,以支持对 MSDU的加密,分片,数据源的验证及防重播保护等功能。

(4)AAA认证

  部分高端型号家庭网关具有认证点的功能,可以对接入家庭内部网络的用户进行验证、授权及记账功能。

(5)CA技术

  CA技术是安全认证技术的一种,它基于公开密钥体系通过安全证书来实现。安全证书采用国际标准的X.509证书格式,主要包括证书的版本号、发证CA 的身份信息、持证用户的身份信息、持证用户的公钥、证书的有效期以及其他一些附加信息。证书由发证CA数字签名,保证了证书不可伪造并且不能被更改。安全证书由CA中心分发并维护。家庭网关实现对CA中心的支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针对CA中心的管理功能完成与CA中心的交互;其二即是家庭网关作为通信实体的认证功能。一般来说,安全证书的操作采取离线分发、本地验证的方式。

(6)包过滤技术

  IP报文的IP报头及所承载的上层协议(如TCP)报头的每个域包含了可以由路由器进行处理的信息。包过滤通常用到IP报文的以下属性:

●IP的源、目的地址及协议域;

●TCP或UDP的源、目的端口;

●ICMP码、ICMP的类型域;

●TCP的标志域;

●表示请求连接的单独的SYN;

●表示连接确认的SYN/ACK;

●表示正在使用的一个会话连接;

●表示连接终断的FIN。

  可以由这些域的各式各样的组合形成不同的规则。家庭网关提供了基于接口的包过滤,即可以在宽带上行口的进出两个方向上对报文进行过滤。同时还提供了基于时间段的包过滤,可以规定过滤规则发生作用的时间范围,比如上例中可设置每周一的8:00~20:00允许FTP报文进入以完成必要的服务,而其余时间则禁止FTP连接。在时间段的设置上,可以采用绝对时间段和周期时间段以及连续时间段和离散时间段配合使用,在应用上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并且这样的时间段可以方便地提供给其他的功能模块使用,如地址转换、IPSec等。

(7)VPN技术

  虚拟私有网(Virtual Private Network)简称为VPN,是近年来随着Internet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主要分为Access VPN和Intranet VPN。远程用户可以通过Access VPN接入家庭网关,实现对家庭网络的安全远程访问和控制。家庭网关可通过Intranet VPN接入公司的VPN网关,实现Intranet。

(8)ASPF技术

  ASPF是一种高级通信过滤。它检查应用层协议信息并且监控基于连接的应用层协议状态。对于所有连接,每一个连接状态信息都将被ASPF维护并用于动态地决定数据包是否被允许通过防火墙或丢弃。家庭网关提供基于报文内容的访问控制,即ASPF,能够对应用层的一部分攻击加以检测和防范,包括对于 SMTP命令的检测、SYN flooding、Packet Injection的检测。

(9)IDS技术

  入侵检测系统(IDS)可以弥补防火墙的不足,为网络安全提供实时的入侵检测及采取相应的防护手段,如记录证据用于跟踪、恢复、断开网络连接等。入侵检测系统全称为Intrusion Detective System,它从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若干关键点收集信息,并分析这些信息,检查网络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遭到袭击的迹象。入侵检测被认为是防火墙之后的第二道安全闸门。

3.6 QoS技术

  家庭网络中需要共享和传送多种多样的媒体内容,有话音、视频、网上浏览、静态图片、文字、控制消息等,这些业务对于网络的服务质量有截然不同的要求。家庭网络中采用的组网技术是多种多样的,有无线、有线等,因此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保证每类业务的服务质量是一个重要的课题。QoS的实现首先需要在家庭网关上实现外部网络和家庭网络之间的带宽映射分配机制,将外部网络中业务流按照家庭网络情况进行重新映射分配,需要在家庭网关上实现带宽的动态预留和分配功能,家庭网关需要同时实现外部网络和家庭网络的服务质量机制,保证端到端的QoS;另外,需要对家庭中各个终端的QoS能力进行定义,制定终端设备和家庭网关之间的QoS信令机制。

(1)对数据流的分类和调度

  具体的报文优先级有多种分类办法,但我们可将其中的划分为以下4类:

●最低的优先级:普通的数据业务流;

●语音优先级:交互式的语音业务流;

●视频优先级:视频业务流;

●控制报文优先级:网络控制报文数据。

  在网络终端设备中,每种优先级的数据流都有相应的优先级队列。在终端产品内部需要根据优化的调度算法进行优先级调度。其基本的方法是:根据基本的优先级元组确定和区分不同的业务流,并将不同的业务流分配到不同的优先级队列中。优先级元组可根据具体的业务情况进行定义。在将不同优先级的数据分流到不同的优先级队列中后,需采用合理的队列调度算法来保证优先的数据先发送,也就是需要对队列进行优先级调度,具体的调度算法有很多,如PQ(绝对优先级)、 WRR(按权重的优先级轮询)等。

(2)有线和无线QoS捆绑

  在终端设备内部,需要将有线的QoS和无线的QoS捆绑起来,才能实现端到端的QoS。在WLAN接口中,最多有8个优先级队列,因此在有线侧也需要有相应数量的优先级队列,这些队列和无线接口中的队列是一一对应的。另外,同样的数据流分类标准要同时应用到有线接口和无线接口。

(3)客户化的优先级设置

  手工设置QoS是非常麻烦的事情,因此需要有一种动态的下发QoS的机制,这样才能有效地管理网络。这种机制可有很多种,如:

●通过SNMP MIB下发动态的QoS策略;

●通过DHCP服务器回应选项中携带TFTP服务器和配置文件名,终端根据这些选
项到预定的TFTP服务器上获取制定的包含QoS定义的配置文件;

●通过用户认证过程中的认证返回信息,同时返回用户的QoS定义。

  上述是一些动态QoS机制,从上述机制也可看出,合理的QoS机制必须有承载网络上的设备配合才能完成。

3.7 智能路由技术

  在未来的家庭网络和FMC(固定移动融合)网络环境下,可能出现多个Internet接口、或一个设备有多种接入方式,设备的处理能力、设备的供电方式、设备的安全程度、通讯成本将导致不同的路由选择。

  家庭网络或局域网多传送多媒体信息,对于带宽占用大,需要很好的QoS保证。例如:在家庭网络或局域网内部,集成WLAN模块的便携机可能同时有 PLC的接入模块、内嵌WLAN模块的设备可能同时有GPRS的模块。因此,在一个网络内部设备可能有两个IP地址,而每种宽带接入手段对应的网络传送能力、网络传输效率、安全等级、耗电量等具体的技术指标不同、存在每种接入手段上的现存的网络流量也不同,仅仅通过传统的路由算法是无法最佳地满足业务可靠传送的需求。

4 未来数字家庭网络的发展

  家庭网络存在的基础是宽带入户、终端的数字化和信息的共享。按照终端的功能,家庭网络由网关和四个子网组成(见图1),即娱乐子网,通信子网,工作子网,控制子网。

  家庭网络与各子网的发展既相对独立又逐步走向融合,各子网间的通讯协议保持一致,但是子网内部的通讯协议可以相对独立,最大程度继承了各个领域的原来的基础标准。子网间通过逻辑上的子网关彼此连接。

  家庭网络不是独立存在的,对外与宽带电信网连接、对内支撑各个子网设备的使用。家庭网络是电信网络由最后一公里向最后一公尺的延伸,凭借电信网络业务融合的优势可为家庭网络提供端到端的服务内容。

(1)从运营商角度

  从图2可以看出,家庭网络是传统电信网络延伸入家庭的部分,是电信多业务运营和管理的桥头堡。利用家庭网络,延续和保证传统电信运营商的端到端业务及新业务的的落地与运营。

(2)从用户角度

  3C融合趋势过程中,保证家庭内IT、消费电子设备、电信终端设备的持续有效工作,和家庭内部3C设备的互联与信息共享。

  传统的集中控制的典型网络对于家庭同样适用,而传统消费电子产品与带宽的限制使各终端采用对等通信的方式。集中控制可解决:网络管理问题、DRM问题、QoS问题、安全问题、操作便利性问题。对等通信可解决:带宽问题、单故障点问题、网络扩展问题。

作者: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蔡觉婷 摘自:电信网技术

DivX® Connected Program

DivX, Inc. is creating a revolution in home entertainment, extending digital media throughout the home with networked electronics products and changing the way people create, manage and share their collections of movies, photos and music. With a DivX Certified Connected Media Player, users can access all their digital media on the PC and premium content online via the living room TV.

The DivX Connected Program establishes guidelines for integrated circuit and CE manufacturers, independent software vendors and online service providers to develop DivX Certified Connected products and services, letting vendors extend media experiences - including premium content, information services and interactive gaming - to connected homes worldwide.
http://www.divx.com/corporate/solutions/connected/index.php

November 13, 2005

案例研究 英特尔与数字家庭

英特尔主页上的关于数字家庭的这篇文章还不错,
值得一读。

英 特 尔 与 数 字 家 庭

梦 想

英特 尔 的 数 字 家 庭 梦 想 是 在 家 中 通 过 家 用 网 络 在 可 互 操 作 的 设 备 之 间 共 享 数 字 媒 体。举例 来 说,您 可 以 方 便 地 将 数 码 相 机 中 的 相 片 传 到 PC 上 进 行 编 辑,然 后 再 通 过 大 屏 幕 电视 机 来 观 赏。您 还 可 以 从 网 上 购 买 电 影 并 下 载 到 PC,然 后 通 过 DVD 或 电 视 机 来 播 放,也可 以 用 家 庭 音 箱 来 聆 听 下 载 的 音 乐。该 梦 想 的 最 终 目 标 是 让 用 户 能 随 时 随 地 在 家 中 或路 上 使 用 任 何 设 备 访 问 数 字 内 容。

... ...

DLNA 的 主 要 成 就 在 于 确 立 了 媒 体 编 解 码 器 间 的 互 操 作 性 标 准(压 缩 和 解 压 缩 数 据的 技 术 和 标 准)。该 标 准 吸 纳 了 已 有 的 各 类 编 解 码 器 标 准(如 MPEG)和 技 术(如 Windows Media Video,简 称 WMV),为 采 用 不 同 编 解 码 器 的 设 备 通 信 确 立 了 一 个 基 本 框 架。

该标 准 将 为 每 种 媒 体 类 型(线 性 脉 冲 编 码 调 制,简 称 音 频 LPCM、图 像 JPEG 和 视 频 MPEG2)规定 单 独 的 基 准 格 式, 以 确 保 所 有 设 备 能 够 互 相 通 信,并 推 荐 数 种 也 鼓 励 厂 商 采 用 的 可选 格 式。

音 频 的 可 选 格 式 包 括 AAC、MP3、WMA9 和 Sony ATRAC3;视 频 的 格 式 包 括 MPEG4(ASP 和 part 10)和 WMV9。因 为 这 些 标 准 规 定 了 从 可 选格 式 来 回 转 换 的 基 准 格 式 和 要 求,所 以 无 论 数 字 家 庭 中 的 各 种 设 备 使 用 哪 种 原 始 格式,它 们 均 可 共 享 内 容。

除 规 定 媒 体 格 式 以 外,PC 和 CE 行 业 还 合 作 制 定 了 其 他 层 的 媒 体 分 发 堆 栈 联 网、设 备 发 现、媒 体 管 理 和 媒 体 传 输 的 细 节。

... ...

November 12, 2005

DLNA下一代标准将于06年3月前确定

数字家电互连中间件新一代标准“DLNA(digital living network alliance)version 1.5”将于2006年第一季度亮相。这是DLNA普及促进团体--美国DLNA在CEATEC会场上宣布的。该团体同时表示,刚刚于2005年9月27 日开始进行的互连接标志认证程序已经认定并通过了11款产品。

  DLNA version 1.5是2004年6月制定的“DLNA ver. 1.0”的最新版本。ver.1.5具有“Smart Remote Controller”功能,可以识别数码相机和打印机等各种外设的种类,便于用户选择要连接的外设。另外,还支持蓝牙通信方式,支持影像传输协议 “RTP”。

  另一方面,新版本中并不包含著作权对策“DTCP-IP(digital transmission content protection over internet protocol)”。“计划2005年底在DLNA的框架下制定DTCP-IP的使用指南”(美国索尼电子副总裁、DLNA主席兼理事长Scott Smyers)。

已有11款产品“合格”

  DLNA于9月27日开始向通过相互连接性测试的产品发放认证标志。发放一周,便有11款产品获得了认证标志。其中,在发布会现场展出了以下8款产品。

·索尼产“Sony VAIO type X Living (VGX-XL70LS)”

·索尼产“Sony VAIO type T Living (VGN-TX90PS)”

·韩国三星产“AV Station”

·日本DigiOn产“DiXim Media Server”

·日本DigiOn产“DiXim Media Client”

·日本DigiOn产“DiXim Storage Server”

·台湾建汉科技产“Wireless Digital Media Adaptor(MA100)”

·瑞士BridgeCo AG产“Wireless Audio Adaptor 3.0”

November 11, 2005

英特尔 能否“奔腾”?

10月底举行的秋季信息技术峰会上,英特尔携多家厂商,公布了其数字家庭战略,基于英特尔欢跃技术的产品将在明年一季度上市。英国《金融时报》在最近发文指出,这家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商正面临着一场
硬仗,那就是如何让欢跃标识出现在未来的家庭娱乐设施上。

  在台式机时代,英特尔一举“奔腾”;在笔记本加速掠地的时期“奔腾”的同时又“迅驰”疾飞。2005年,英特尔又一次选择了变化。这一次,英特尔力推的“欢跃”品牌,能否让其在数字家庭时代继续“奔腾”无阻呢?

  英特尔欢跃品牌的数字家庭战略,依赖的是与多方厂商的完美合作。而在合作联盟的模式下,欢跃的命运就不仅仅由英特尔主掌,更需要合作伙伴们从头到尾卖力且稳定的支持才行。然而,在数字家庭尚未可知的前景下,合作往往还面临利益冲突与发生变数的危险。

  虽然英特尔在中国联合了很多厂商,但对数字娱乐战略各家厂商都有一盘棋。数字家庭市场尚在热身之即,标准已经各立山头。既有家电大腕海尔牵头的e家佳,也有IT旗舰联想组织的闪联。而英特尔则在全球建立DLNA标准。其他各国,针对数字家庭的标准也有很多。

  从这个角度看,英特尔之所以推出欢跃,就是想通过平台概念这种新卖点在标准容易撞车的路线外,试图在标准各自为战的情况下,来解决与各方企业更好合作的问题。然而,大势未定的时候,不管标准联盟还是平台概念,参与其中的厂商最终还是要朝着对自身企业发展最有利的方向去摸索。

  所以,我们曾在夏天看到均为闪联成员的海信和TCL,在闪联刚被批准为国家推荐行业标准不久,便转即同英特尔签订了共同推广数字家庭计划的协议。可以说,为利益而抱团的合作往往是极为松散的,日后的合作是否稳定将对欢跃品牌的推广产生直接影响。

  合作风险之外,英特尔欢跃面对的第二个问题,便是竞争。其强劲的竞争对手AMD从未闲着。

  今年初,一份内部文件曾披露,AMD将在今后12个月里通过彻底改革品牌战略和企业状况,重新为自己定位。之后不久,AMD便宣布将支持名为 “DivX联网认证计划”的技术解决方案,旨在将个人电脑中的数字媒体与消费者家中的电子产品连接到一起。AMD计算产品部门营销主管表示,“AMD64 处理器和DivX联网技术将可以实现数字娱乐和家庭计算的完美结合,从而极大地推动数字家庭的发展”。

  9月底,AMD更是在中国与长虹朝华组成战略联盟,双方约定将在数字家庭的策略、产品和服务等方面开展一系列战略合作。根据合作协议,长虹朝华将推出基于AMD的一系列产品,并携其他下游合作伙伴,共同推广并形成相应产业链。长虹朝华总裁祝剑秋承诺,采用AMD技术的3C融合产品很快将会与广大消费者见面。

  不难看出,AMD的数字家庭战略和英特尔并无多少不同,行动上也难分先后。最近,AMD大中华区总部又落户中关村并对华转让X86技术,这一切无不在强烈表明AMD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并将跟进展开一系列战略行动。

  从台式机到笔记本,AMD穷追不舍。在由两者各自牵线搭桥的数字家庭市场上,AMD的竞争也势必会对英特尔欢跃的推广造成不小的冲击。

November 10, 2005

家庭网络中的媒体技术

摘要 介绍了现有各种音视频编码标准,DLNA的媒体格式模型,家庭网络中的数字版权保护及其兼容性问题,以及如何在家庭网络上共享付费媒体内容及DTCP-IP技术。

1、引言

  家庭网络可以为用户提供丰富多彩的多媒体应用和业务。在提供满足需求的媒体质量的同时,家庭网络的设计还必须尽量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做到业务和设备的全面互通和内容的无缝共享。各种与媒体相关的技术问题必须得到很好的解决才能顺利发展,其中包括音视频编码及其互操作问题、数字版权保护和兼容性问题以及付费内容的安全共享技术等。

2、家庭网络中的音视频编码

  家庭网络中可提供的多媒体应用主要可以分为:实时交互式通信、单向广播和交互式点播的流媒体、家庭网络内部共享媒体资源以及实时监控等。应用的不同特点决定了他们对音视频编解码技术的需求也是不同的。

  2.1 音频编码

  CCITT和ITU-T相继开发出一系列音频编码标准,满足了在不同条件下进行语音通信对音频压缩的需求,这些标准包括最早使用在PSTN上的G.711,窄带分组网络和移动语音使用的G.723.1,G.728和G.729,为3G语音和宽带分组语音开发的G.722.2等。表1列出了主要的音频编码标准及其特性。

表1 主要的音频编码标准

音频标准 码率(kbit/s) 目标应用 特性
G.711(PCM) 64 PSTN电话 无压缩,简单
G.723,G.728,G.729,G.729A 小于16 VoIP,H.323系统,移动电话 压缩率高,采用了CS-ACELP或ADPCM等算法
G.722.2 6.6-23.85 3G,有线宽带话音 CELP,自适应可变速率,音质好
高级音频编码(AAC) 广播和网络音乐下载 音质好,支持立体声
Dolby AC-3 384(5.1声道) 影剧院,家庭影院,HDTV 音质好,支持多声道(5.1和7.1)


  2.2 视频编码

  目前,现有视频编码国际标准主要有ISO/IEC MPEG系列和ITU-TH.26x系列。

  (1)MPEG系列视频编码标准主要面向视频信息的存储和广播,优点是压缩率高,图像质量好,缺点是实时性差。MPEG-1是VCD中使用的视频压缩标准,MPEG-2是MPEG-1的升级版本,支持的带宽范围从2Mbit/s到超20Mbit/s,MPEG-2后向兼容MPEG-1。目前, MPEG-2标准在数字电视和DVD领域得以广泛应用。MPEG-4采用了基于对像表示的概念,引入了视听对像(Audio/Video Object,AVO)的概念,理论上具有高效编码、高效存储与传播和交互操作的特性。

  (2)H.26x系列主要针对低速率环境下的实时应用设计,特点是强调算法的简单性和实时性,适合用于视频会议和可视电话等实时交互应用。其中,H.261和H.263是视频会议和可视电话的主要视频编码标准。

  目前,MPEG和H.26x标准组织联手开发出了新的视频编码标准H.264/AVC。H.264/AVC是在ITU-T增强型多媒体通信标准H.26L基础上推出的能够为ITU-T与ISO/IEC共同使用的单一的下一代视频编码标准,在技术上同MPEG标准形成体系。相同分辨率下, H.264比H.263+和MPEG-4(SP)减小50%码率,H.264有望成为宽带网络上广泛使用的视频编码标准。

3、媒体的互操作

  一个视频编码标准都有其特定的目标应用,这些指标通常是对立的,不能兼而得之。因此,将家庭网络中使用的视频编码统一为某一种或某几种格式为时尚早而且可行性不高,所以目前必须考虑各种媒体编码格式之间的互操作。

  数字生活网络联盟(DLNA)定义了媒体格式模型,对应三类媒体中的每一个定义了一系列强制和可选的媒体格式(见表2),说明了在可选和必选格式之间的转换规则,以保证媒体可以在所有设备上进行欣赏。

表2 DLNA的媒体格式模型

媒体类型 必选格式集(必须全部实现) 可选格式集(可以实现一个或多个)
图像(Image) JPEG PNG,GIF,TIFF
音频(Audio) LPCM AAC,AC-3,ATRA3+,MP3,WMA9
音视频(AV) MPEG-2 MPEG-1,MPEG-4,WMV-9


  DLNA所提出的媒体格式模型主要是针对家庭网络中的娱乐应用,没有涵盖现有通信网络上所使用的媒体格式,如G.7XX系列的音频编码和 H.26x系列的视频编码格式。如果要在家庭网络中的DLNA设备上播放这些格式的媒体,就必须在数字媒体服务器(DMS)上进行转换编码,而这些业务网络都是对时延特别敏感的实时交互式业务,转码引入的时延将直接影响业务质量和用户感受。

4、媒体内容共享和数字版权管理(DRM)

  4.1 数字版权管理

  数字版权管理(DRM,Digital RightsManagement)是实现数字信息产品通过网络销售和传播的前提条件。在家庭网络中也必须采用数字版权保护技术,以杜绝对媒体内容的非法复制、拷贝和传送,有效地保护内容提供商的利益。

  4.2 不同DRM系统之间的互操作

  目前,不同厂家提供的DRM系统不但互不兼容,而且消费者如果购买了基于不同DRM技术的媒体,在播放时就需要不同的工具来解密,影响用户体验,也严重阻碍了DRM技术自身的发展。最近,业界对DRM兼容标准的呼声越来越高,许多组织也相继展开研究,包括开放移动联盟(OMA)和MPEG- LA,取得最新进展的有Coral联盟和SVP联盟。

  旨在确保不同DRM(数字版权管理)技术相互兼容的Coral联盟(Coral Consortium)宣称,通过为标准的视频处理芯片设计增加了某些门电路,SVP可以保护在所有支持SVP的设备上的内容,从而保护内容拥有者、发行商和运营商的版权。预计全系列数字视频处理器将在2005年上半年兼容SVP规范。

  4.3 付费的媒体内容在家庭内部的共享

  严格的DRM很好地保护了内容提供商的利益,但是由于不能在家庭网络中的不同设备之间实现付费媒体内容的无缝共享,损害了用户体验,不利于家庭网络的推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由Intel发起的数字传输许可联盟(DTLA)制定了IP上的传输内容保护协议(DTCP-IP)。DTCP-IP在源设备和接收设备之间建立一条受保护的链路,使用的位置如图1所示。为了保证付费内容只能在家庭内部的合法设备上共享,DTCP-IP主要采取的措施有:显示接收设备的数量、无线链路必须进行加密、限制IP数据包的生命周期(TTL<3)。DTCP-IP在内容的安全和用户使用的便利之间取得了很好的平衡。


图1 DTCP-IP的使用位置


5、结束语

  家庭网络中的音视频编码格式多种多样,这些技术都是为适应特定应用而开发的,因此在必要时需要考虑同一种媒体各种不同编码格式的互通问题,也就是家庭网络一方面必须向用户提供满意的音视频质量,另一方面用户流畅便利的使用体验也是决定家庭网络是否能够顺利的推广和普及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为实现完美的用户体验扫除技术上的障碍。


作者:魏凯 摘自:泰尔网

数字家庭竞争网络家电谁赢

  7月前后,e家佳和闪联所支持的两个不同的和数字家庭有关标准几乎同期获得国家信息产业部的批准,正式成为行业推荐性标准。而由英特尔牵头的DLNA也来势汹汹,在中国连续召开了多次和标准有关的研讨会——标准方面的竞争再度引发了人们对数字家庭体系的关注。在每一家参与竞争的企业看来,数字家庭的前景无疑是广阔而富有诱惑力的,在这场没有硝烟的争夺中,谁会成为真正的赢家?

由来已久的竞争

  虽然直至今年年中,
我国关于数字家庭的有关推荐性标准才正式出台。但事实上,国内关于数字家庭的探讨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就已经开始了。“当时我们叫这种系统为智能家电或者信息家电。”一位曾经参与过当年原外经贸部项目的老工程师回忆说,“1999年,外经贸部立项,有11家企业参与了这个项目。2000年,我们开发出一套智能屋,可以通过模块链接控制各种家电。但当时,由于市场没有形成明确的需求,各企业之间的合作也并不紧密,所以也没有成什么大气候。2001年,数字电视受到关注,信息产业部专门设立了数字电视标准工作小组,下面又专门设立了和数字家庭有关的工作组,以前的11家企业几乎又悉数加入到该数字家庭的工作中来。”

  据该工程师回忆,在原国家外经贸委智能家电项目组11家企业的基础上,后来又加入了一些芯片生产企业和软件企业,这当中包括了联想等IT企业,工作组的工作才正式展开。“一直都在摸索,我们开了很多次会议,当时我们开展工作主要本着三个原则:一是必须开发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体系;二是我们要开发出的标准体系要符合中国国情,从成本上来说,中国消费者能接受;三是所有的成员企业都可以提出自己的技术方案,提出后由工作组所有成员讨论验证。经过这样的流程,到2003年7月左右,终于形成了一套比较具体的可实施方案,报批信息产业部。”

  据悉,在该标准草案讨论过程中,联想等IT企业与其他企业出现了一些分歧。“每个企业的立足点都不一样,出现分歧是在所难免的。 2003年年初,信息产业部又批准成立了‘信息协同和设备互连’工作组,随之联想和长城等企业牵头,成立了‘闪联’。”自此,由中国国内企业牵头的两个数字家庭竞争联盟形成。

  在这位工程师看来,闪联的前身似乎是联想为了满足自己产品的互联互通而推出一家之规,是为了将所有联想品牌的终端设备关联起来,实现互操作。“能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首肯来做这件事,是需要一定公关能力的。”该工程师向记者隐讳地表达出事情的进程。后来,联想又联合了长城、TCL、康佳、海信4家企业成立了闪联标准工作组。

  从工作组的成立到两个和数字家庭有关的标准的出台,都充满着隐蔽的竞争。2005年,信息产业部几乎同期批准了这两个分量都不轻的行业标准。

  而此时,由英特尔牵头的DLNA已经在中国召开了三次研讨会,希望能拉拢国内的企业加入其拓展的阵营。

拿什么去竞争?

  虽然在国外,也有很多数字家庭标准联盟,例如DLNA,UpnP,ECHONET等。但在很多业内人的眼里,目前能对中国市场产生较大影响的可能只有三家:e家佳、闪联和DLNA。这三家联盟均已在中国开展工作,他们的共同之处是侧重家庭网络设备互通的标准,也就是应用层标准,意在解决不同消费电子设备间的相互识别和互联互通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e家佳在低宽带的控制子网方面做了一些大胆的尝试,开发了在子网的设备之间互相控制的底层传输协议。

  e家佳的控制子网主要是指低速的家电控制和状态反馈,如灯光、报警器、白色家电控制等。e家佳在子网控制部分自主开发了所有的应用协议,控制子网的传输带宽在20Kbps左右。北京海尔广科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刚介绍说,在低速家庭控制应用中,20Kbps的带宽就完全够了,相比之下网络的稳定性倒是很重要。在家庭子网部分,e家佳标准采用无线传输介质,不给家电产品增加新的接口和线缆连接。据悉,目前这种无线控制的网络主要工作在3个推荐频段:430~432MHz,779~787MHz和2.4GHz,信号在家庭内部考虑墙壁等障碍的情况下传输距离可达到30m。此外,考虑到保密性问题,这套协议还具备完整的加密和认证协议,可以保证使用信号的安全传输。而在主网控制部分,e家佳则采用了现有的标准传输技术,如以太网、 802.11或UWB等,主网主要指传输音频和视频的高速传输网络,e家佳只对其之上的应用层协议进行定义——这和其他组织的标准并无本质上的区别。

  闪联所支持的标准全名为《信息设备资源共享协调服务协议标准》,是一个主要应用于音频和视频传输的协议。该协议同时支持现有的标准传输技术,例如常见的802.11、蓝牙、以太网及红外传输等。在应用层面,闪联协议更关注宽带网络的音视频传播,闪联组织有成员企业表示,闪联是一家开放性的组织,其协议也是开放性的,闪联目前所做的事情说白了,其实就是3C融合(计算机、通讯、家电),而这方面的产业化之路已经先迈出了一步。例如,闪联最初的几家企业成员都已经推出了展示系统。而早在2003年10月左右,闪联成员 TCL就与与英特尔组建了3C联合实验室,推出3C数字智能驱动器,而联想天骄等电脑-电视产品已经全面推向了市场。

  DLNA的目的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让消费者任意享用任何内容。” DLNA协议的全名为《家庭联网设备互用性指南》。该指南也是基于开放性标准,例如互联网协议、UpnP和Wi-Fi协议等。Intel有关负责人表示, DLNA的全部应用层协议都是基于IP技术,而一些非IP技术,例如蓝牙等,未必是将来的发展趋势,而IP技术无疑是今后包括通信、家电传输等应用在内的重头戏。

  对于网络家庭的竞争认识实在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据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博士生导师杨士元介绍,由于现有的IP.V4的地址已经不够用,国际上正在联合开发IP.V6的协议,可能将在2年后出台。一旦该协议拟定,必将对现有的网络家庭标准体系造成冲击,很多联盟的标准协议必将被重新改写。


谁会为竞争买单?

  事实上,
网络家庭的竞争不止于标准和技术的竞争。市场的推进才是每个联盟最头痛的问题。谁最先赢得了某部分的市场,得到消费者的认可,谁就是某部分网络家庭的竞争赢家。

  业内人士认为,数字家庭在中国的发展主要面临三个问题:首先,高成本限制了数字家庭的推广度,在现在家电设备相对完备的时期来推数字家庭,需要进行产品的更新换代,而数字家电的价格一般高于普通家电的价格,而且高很多。其次,是认知问题,对很多消费者而言,数字家庭仅仅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所以接受认知的积极性不高。再就是,各厂商的技术融合问题,如果买回了不同品牌的电器产品,但却不能互联,那这个产业永远会受到局限,难以快速成长。最后是技术本身的稳定性和界面友好性等问题。

  对于国内的两个联盟而言,新近获批的推荐性行业标准是否能够得到业界遵循仍然需要观望。例如在产业链的构成上,几乎还不完整。闪联缺少上游芯片厂商的支持,DLNA则缺少下游整机厂商的支持,而e家佳所走的家庭子网路线,似乎在消费者那里目前还派不上大用场,除了海尔之外,暂时还没有一家联盟成员能推出成套的网络家庭设备体系。

  对此,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厂商需要靠市场来增加信心,只有某个标准体系被市场认可,并被证明是符合消费者要求时,才有可能吸引更多的上下游厂商加盟。但事实上,对中国的消费者而言,如果产品缺少耳濡目染的宣传和较好的性价比,市场是难以顺利撬动的——而要做到这些,联盟成员企业必须开展大规模的宣传,并做到大规模生产,这则是需要更多的上下游厂商先加盟才能做到的。

  其实,未必所有的厂商都能站在“标准组织巨人”肩膀上展望未来,厂商的保守态度也不一定是市场冷淡的结果,因果关系也许恰恰相反——厂商不参与,如何才能推动市场?有哪一种高科技产品的消费不是靠厂商来推广拉动的呢?

  据悉,网络家庭的一部分家庭安防控制部分的市场已经在中国全面启动了。“这一部分很难说有什么标准去界定,很多企业数年前就在做这样的系统,例如西门子、ABB等。在很多建筑上已经使用,现在中国20%的楼盘上已经采用了各种安防系统。当时也没有标准,但有需求,市场也发展得不错,有市场才是硬道理。”一位建筑专家说。

融合与竞争

  业内一位知名专家认为,无论是3C融合的诱惑还是家庭子网的吸引力,都仅仅是各联盟参与竞争的一个先决条件,如果说现行的标准体系让很多企业难以取舍的话,那下一代的标准体系或许会让更多企业感到困惑——不同的传输联盟都在酝酿着新一代的标准的体系,但这些标准体系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小。 “因为谁都能最终认识到市场会更趋向哪种传输特性,在他们的新的标准体系里,这种特性便可以被很快体现出来。所以,各个版本的新传输标准在性能指标上的差距将逐步缩小,特征将会更加接近,融合才是最终发展趋势。”

  杨士元表示,数字家庭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数字家庭应用则需要将两种技术整合在一起:家电专用的技术(例如显示处理、MPEG或音频解码等)和需要将家电整合在家庭网络中的传输网络技术,数字家庭是这两个产业的有机结合。第二种技术往往会被消费者忽视,未来的家庭电器需要与家庭网络所需的接入控制及安全要求无缝地集成。这些功能中的有些不得不被放入网关,有些被连接到家用电器等接入设备中。

  海尔有关负责人也认为,联合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之路。例如,目前飞思卡尔半导体和e家佳的合作较为深入,双方的合作主要是在无线互联方面。飞思卡尔拥有从低速到高速一系列无线技术,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双方已经合作开发出了一些项目,包括使用低速Zigbee技术控制的网络家电和高速 UWB控制的无线数字高清电视等,构筑了网络家庭的基本架构。而海尔则为整个系统提供全面的家电运用平台。

  闪联秘书长杨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标准的制定过程可以说是‘十年磨一剑’,标准体系的产品需要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努力。这不仅指下游的整机厂商,更包括上游的芯片制造厂商等。只有制造出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产业才能真正推动起来。”

  谈到对竞争对手的看法时,几家联盟负责人均表示,欢迎竞争。“有了竞争,市场蛋糕才能被做大,消费者的认知度才会加深。”

(来源:<<电器>>)

November 09, 2005

论家庭网络的标准化及其相关组织

一、引言

  家庭网络概念的提出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最初的家庭网络概念,是由制造电脑、家电等的公司提出的,经过了三四年的培育过程,2004年家庭网络有了比较大的发展。技术的发展必然需要标准的导引和规范;尤其家庭网络涉及电子和通信两个领域,又覆盖了每个领域的多方面内容,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正因如此,从家庭网络的概念提出开始,就有了对家庭网络各个方面进行研究的标准化组织,这些组织或者是某一个大组织的一个部分,或者是专门对家庭网络进行研究,或者是以前存在的组织,但其部分或者全部的研究内容正好可以应用到家庭网络中去。无论是哪一种情况,所有这些标准化组织正引导着家庭网络全面的标准化进程。

  目前从事家庭网络研究的组织有很多,影响比较大的有ITU-T、ETSI、UPNP论坛、闪联(IGRS)、DLNA等,其他参与家庭网络标准的组织还有日本的UOPF、ECHONET、IEEE 820.11x、IETF、HomePNA、PLC等。另外,IEEE 802.3、IETF的TCP/IP,出自于多个标准化组织的图像/声音编解码算法等标准也为家庭网络奠定了基础。下面我们按照消费电子相关标准组织,通信相关的标准组织,专门研究物理层的组织进行阐述。

  二、消费电子相关标准组织

  提到家庭网络的标准化情况,当然首推目前影响最大的标准化组织——DLNA,其他如UPnP、闪联等都和DLNA存在不同程度的从属关系。目前这些组织都是由各个公司组成的民间机构,其发布的标准或者规范也都还仅被本组织的成员所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标准的影响力不大,实际上DLNA和 UPnP已经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认可。

  DLNA成立于2003年,其主要是推动设备兼容性的一个标准化组织,它并不专门为家庭网络开发具体的通信技术和协议,主要是从已有或正在开发中的规范进行选取和限定,发布产品互通设计指导,从而达到不同产品互通的目标。DLNA目前已经发布了家庭网络设备互操作性指南的1.0 版,并且2005年3月28日还在中国举行了一次关于该指南以及DLNA组织的研讨会,1.0 版主要侧重于在网络家电设备、家用电脑和移动设备之间实现互操作性,以支持涵盖图片、视频和音频等的媒体应用。从1.0版看来,DLNA目前的领域还比较狭窄,主要集中于设备互操作性的支持,在家庭控制、家庭管理、服务质量、安全、版权保护、网络通信等很多家庭网络的领域都没有考虑。

  DLNA已经吸引了160多个成员,是现有的家庭网络标准化组织中成员最多的一个。目前,DLNA正在积极推动其认证计划、DLNA 互操作性测试,由于DLNA的广泛影响,现在已有多家公司对该测试感兴趣。国内的标准化组织目前名义上有两个:闪联和e家佳。e家佳虽然成立了已经半年多,但显然没有明确的研究成果。而闪联的情况则相对要好得多,闪联于2003年中成立,牵头单位为联想公司,在2004年初,其协议文本《信息设备资源共享协调服务协议标准1.0版》正式提交。闪联的主要工作目标由其协议文本的名称可以看出主要是在有限范围网络域(有线、无线)内,支持多种信息设备、家用电器、通信设备之间的设备自动发现、动态组网、资源共享和协同服务。实际上闪联的1.0版标准主要是解决了智能互联的问题,资源共享和智能应用仍是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接下来我们来看UPnP论坛(Universal Plug and Play——通用即插即用),UPnP是一种能够自动发现,配置和设备控制,并且建立在IP网络基础上的网络协议。UPnP是由微软、Intel等公司发起组织的,旨在实现计算设备间的相互发现和控制,提供一个免费的国际标准。UPnP实际上并不是专门针对家庭网络的组织,它所能提供的设备间互操作机制可以应用到很多计算设备的简单控制上。

  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很多关于UPnP、闪联和DLNA的关系分析的文章,其中大部分都认为闪联和DLNA是竞争的关系,但从三者的宗旨和已发布的正式文件看来,闪联的标准大部分来说是相当于DLNA结构中UPnP所处的位置,主要是和UPnP存在竞争关系,和DLNA的竞争关系反而要弱一些。姑且不论技术的先进性,拥有26家以中国企业为主的闪联要想和拥有742家成员的UPnP竞争,力量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悬殊的。闪联目前在国内还是有着比较大的影响力,国内参加闪联的单位大部分已经发布了其支持闪联协议的标准。但这些设备的广泛使用显然还需要时间,中国的自主标准要想得到世界的认可,光有国内成员的支持和相关领导机构的认可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把握好市场运作,核心技术甚至发展机遇等各个方面。

  UOPF(Ubiquitous Open Platform Forum)“泛在开放平台论坛”,是2004年2月11日由日本的松下、Sony、NEC、东芝、三菱、三洋、先锋、日立等10家电子厂商和NTT等4 家互联网服务商成立的,是一个借助IPv6推进网络家电互联互通的业界组织。其目标是制订通过家庭内部网络及互联网等实现数字家电互联的标准,让任何使用者都能简易操作连接到宽带网络的数字家电。该组织是由NTT牵头的,NTT在此之前制订了一个实现网络家电即插即用的协议——“m2m-x”,分析认为 UOPF的成立明显是NFF想借助这样一个中立组织来推行m2m-x作为网络家电连接的标准方式。我们可以看到UOPF和DLNA的部分目标是重合的,但显然UOPF专注于家电互联互通方面。日本的企业近几年一直在积极推动建立统一标准,一只脚踩在UOPF日本标准上,另一只脚踩在DHWG国际标准上,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在家电、电脑、电影、音乐和游戏等各个行业实现利益最大化。接下来我们还可以看到ECHONET也同样来自于日本。

  ECHONET(Energy Conservation and Homecare Network)协会成立于1997年,主要目标是开发标准化的家庭网络标准规格,并应用至家庭能源管理、居家医疗保健等服务上。ECHONET的家庭网络架构是由ECHONET控制装置、ECHONET Router、ECHONET机器设备所构成,采用无线方式或电力线方式连接家中的空调、冰箱、照明器具、保全传感器及家庭医疗设备的网络。该组织目前发布的标准包括——ECHoNET Specification Ver2.11.家庭网关应用及业务,主要实现家庭监控应用。

  日本在家庭网络方面的推动力度和参与积极性都非常高,不但积极参与国际组织,本国也成立了多个标准化组织进行各个方面的研究。这主要可能来自于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家庭网络目前最大的受益者是各类信息终端的制造商,而日本则是众多知名家电品牌的生产地,推进家庭网络无疑可以带来更为巨大的利润;二是家庭网络一旦成功推广,那么接入带宽将会迅速增大,日本的最后一公里的工程可以充分发挥作用;三是家庭网络的众多终端将会消耗大量的IP地址,日本推广了多年IPv6有了很好的用武之地。日本毕竟是发达国家,对技术发展和市场拓展都有相当高的敏感度,中国的厂商在这个方面还是要多向日本学习,争取在家庭网络这个巨大的商机面前不要落于人后。

UPnP Forum的UPnP协议标准

UPnp基本architecture文档

* Device architecture and template guidelines等,都是英文资料
http://www.upnp.org/resources/documents.asp


* UPnP Forum中唯一的中文资料--The UPnP™ Device Architecture Version 1.0中文版
http://www.upnp.org/resources/documents/UDA1.0-Chinese_.pdf


技术标准

http://www.upnp.org/standardizeddcps/default.asp

November 08, 2005

CEATEC2005上的DLNA产品

下面是影像、信息及通信的综合展会CEATEC 2005上的DLNA关联的产品的介绍。

首先是DLNA展台,各大DLNA厂商的标志很是醒目。

ORIHARA-DLNA-1_big.jpg

这个是DLNA认证logo和program的介绍。2005年9月开始启动。索尼和东芝已经取得了认证称号。

ORIHARA-DLNA-2_big.jpg

这个是sony最新的液晶电视BRAVIA系列产品。BRAVIA的X系列支持DLNA标准,
可以直接播放家庭内局域网内的动画,音乐,照片。

ORIHARA-DLNA-3_big.jpg

这个是上个月在横滨看过的健伍VRS-N8200。

ORIHARA-DLNA-4_big.jpg

索尼的VAIO type X Living系列家庭AVPC.

ORIHARA-DLNA-5_big.jpg

东芝的新型液晶电视Z1000系列也支持DLNA。

Z1000.JPG

东芝的摄像机V10也支持DLNA。


v10.JPG


夏普的DLNA电视。照片上显示的是media server的一览。可以看到一共有3台pc(media server)和电视(media client/player)连在一起。

CT-DLNA-TKS_big.jpg

三菱的DLNA电视在演示动画。

CT-DLNA-DIA_big.jpg

先锋的DLNA电视在演示动画。

CT-DLNA-PIO_big.jpg

November 07, 2005

横滨2005AV器材展上的DLNA产品

9月底参观了日本横滨举办的2005AV器材展时,发现了健伍kenwood的一台试做机。
很可惜我忘了带数字相机,只好用手机的相机拍了几张照片。

他的外形是这样的。


050924_1440~002.jpg

据现场的工作人员的介绍,这台机器只不过是试验机,这次是专门用来演示的,因此还没有具体定型和生产的计划。不过我觉得它的完成度还是比较大的。照片的显示,音乐和video的播放都没有问题。另外它的外形也比较漂亮,和家里的dvd player,功放什么的放在一起一点也不逊色。这台机器的特点是外形比较大,明显比sony和sharp的大了很多。这是因为内置了功放,可以直接带动音箱。


050924_1439~002.jpg


这台机器的操作和UI比较类似sharp的DLNA player,
下面这张照片是播放mp3音乐是的画面。
050924_1445~001.jpg

比较有意思的是,kenwood不但提供了pc来作为media server,还拿3台hardisk (20G) mp3 player来做media server, 所有的server/client都通过无线网联接。演示时由小姐们拿着mp3 player到处溜达,dlna player和电视上播放着她们手中的mp3 player中的歌曲或者电影。这个想法还挺酷。
对了,电影的演示里就有张艺谋的英雄,而且效果还不错呢。

UPnP中Control Point的基本流程

UPnP中Control Point的基本流程(一)

http://www.blogdriver.com/crmky/341068.html

UPnP中Control Point的基本流程(二)
http://www.blogdriver.com/crmky/341157.html

UPnP中Control Point的基本流程(三)

http://www.blogdriver.com/crmky/341195.html

November 06, 2005

数字生活网络联盟 (DLNA) 资源文件

使用案例白皮书


概述与远景白皮书

November 05, 2005

DLNA 常见问题解答

01: 何谓数字家庭和数字生活?
数字家庭是以下理念的发展,即电脑、家电和移动设备应能够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无缝协作,以在家庭环境中共享数字媒体内容。数字生活将这一理念延伸到了家庭之外,包括在旅途中、办公室、或家庭之外的任何其它地方共享内容。
02: 何谓数字生活网络联盟的远景/章程?
消费者正在利用家电、电脑和移动设备购买、查看和管理日益增多的数字媒体内容。此外,他们还希望采用位于家中任何地方的各种电子设备轻松便捷地欣赏这些内容。数字生活远景将可以通过无缝的互操作网络帮助实现这一目标,从而能够在为消费者提供所需应用的同时,为制造商带来实现产品创新和差异化的宝贵机遇。
03: 消费者如何受益于数字生活?
数字生活的目标是使消费者可通过网络在不同制造商的设备间获得无缝互操作性,从而能够利用任意设备获得轻松便捷、即购即用的体验。消费者将会受益于广泛的制造商产品选择所带来的便捷性和灵活性。
04: 数字生活网络联盟(DLNA)为行业带来了哪些商机?
针对制造商和内容提供商的价值定位是确保所有围绕DLNA 指南设计的设备都能相互通信,从而为区分和扩展现有的产品类型开辟了新的途径。数字生活远景的价值是为消费者提供广泛的出色应用和体验。这要求提供多个类别的众多产品。这些产品包括智能源设备,如高级数字机顶盒、电脑和接入平台(如家用网关)等,以及简单的接收设备和源设备,用于提供媒体购买、记录、播放、渲染、存储、供应能力和内容保护等。这些设备包括:个人数字助理(PDA)、笔记本电脑、广播调谐器、网络存储单元、CD/DVD 播放机和刻录机、电视显示器、音响、多媒体移动电话、家庭影院、无线显示器和游戏控制台、以及其它视频、音频和图像捕捉设备。


05: DLNA 的交付物有哪些?
数字生活网络联盟的《概览与远景白皮书》(Oerview and Vision White Paper )简要介绍了数字生活互操作性的发展潜力,并说明了设计指南。此交付物包括功能组件和有关实施的技术问题以及一个认证和标识计划,以确保符合DLNA 指南和互操作性。DLNA 家庭网络设备互操作性指南1.0 版主要侧重于在网络家电设备、家用电脑和移动设备之间实现互操作性,以支持涵盖图片、视频和音频等的媒体应用。数字生活网络联盟出版了另一篇白皮书《使用案例情境白皮书》(Use Case Scenarios White Paper ),概要介绍了可促进指南发展的使用案例。
06: 我们将会看到哪些未来数字生活交付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新技术和标准的涌现,DLNA 互操作性指南可能拓宽到其它应用领域,如家庭控制、网络通信、以及更先进的娱乐服务。(详情请参见《概览与远景白皮书》(Overview and Vision White Paper)“设计指南范围”。)关于具体产品类型,该指南扩展后将包括移动和手持设备。
07: 什么是数字家庭中联网与互操作性的基础?
IP 系列协议被用作为数字家庭中的家电、移动设备和电脑提供网络和联网能力基础的方法。IP 还是在互联网中所有设备间建立通信的基本方法。
08: 数字家庭中的媒体管理、发布和控制机制将如何进行工作?
媒体管理和控制将使设备和应用能够在整个家庭网络识别、管理和发布媒体内容。UPnP™音频/视频(AV)技术能够满足所有这些需求,并有望成为基于DLNA 指南的产品的媒体管理和控制解决方案。


09: DLNA 与UPnP™论坛和互联网家庭联盟等现有组织具有类似的远景,那么它们的区别何在?
UPnP™论坛是一项行业计划,旨在实现不同厂商的独立设备和电脑间的连接性。
UPnP 技术将是数字家庭中互操作网络所要求的主要标准。而互联网家庭联盟是由一个由众多领先公司组成的跨行业网络,不断推动家庭技术市场的发展,探索新的应用,并进行现场试验以验证消费者需求。这两大组织都是DLNA 远景的有效补充,DLNA 侧重于通过特定框架开发和促进互操作网络的发展。
10: DLNA 如何确保在电脑、家电设备和移动设备间实现互操作性?
与USB 实施者论坛和PCI 特别利益小组等其它组织类似,DLNA 通过其即将推出的 认证计划、DLNA 互操作性测试和其它方法来促进互操作性和兼容性测试。“互操作性测试”是兼容性测试研讨会,DLNA 成员可以在这里测试这些产品与其它产品和DLNA 测试工具的有效互操作性。DLNA 经常在全球范围开展互操作性测试。
11: 公司如何加入此联盟?
数字生活网络联盟欢迎新公司成为贡献者。申请者可以访问www.dlna.org/company_dbase/网站获得成员信息。
12: DLNA 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会议召开时间?
数字生活网络联盟于2003 年6 月作为数字家庭工作组(DHWG)成立,是一个由领先的家电、计算行业和移动设备公司组成的跨行业组织。今天,DLNA 由众多创始成员领导,包括富士通、惠普、英特尔、IBM、健伍、联想、微软、NEC Personal Products、诺基亚、松下(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飞利浦、三星、夏普、索尼、STMicroelectronics、德州仪器和汤姆逊(Thomson)。DLNA 第一次董事会于2003年5 月召开。年度会议面向所有成员,季度会议面向促进者成员。促进各DLNA 计划实施的委员会也会定期召开会议。具体的开会日期和地点在每次会议前确定。
13: 数字家庭工作组为何更名为数字生活网络联盟?
通过宣布从数字家庭工作组更名为数字生活网络联盟,DLNA 强调了其从工作组身份向正式联盟的转变。商标的名称表达了该工作组在塑造数字生活体验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在DLNA 中,全球的主要厂家继续协同工作,以维持和促进互操作性指南的采用――最终实现易于消费者使用的产品的开发。
14: 各成员公司的实际产品将于何时上市?
尽管我们不能代表各家公司表态,但据DLNA 报告称,就互操作性测试的参与情况显示,各成员公司均在产品开发方面有所进展。实际上,DLNA 成员已经在2004 年日本高新技术联合展(CEATEC JAPAN 2004)上展示了“基于DLNA 指南”的产品。


15: 家庭网络设备互操作性指南目前是否已推出?
为实现其在1 年内创立指南的目标,DLNA 宣布推出家庭网络设备互操作性指南1.0版。该指南集成了普遍采用的开放标准,旨在建立一个随着未来技术的不断涌现而继续保持可行性的架构。经过共同不懈地努力,这些指南实现了行业的多个“第一”,包括跨行业制造商第一次就媒体服务器和媒体渲染设备架构达成协议。由于这些组件处于数字互操作网络计划的核心,因而对它们的定义对于该指南的制定和成功至关重要。如欲了解有关购买家庭网络设备互操作性指南1.0 版的信息,请访问:


随着新技术和标准的推出,该设计准则可能会拓展到其它应用领域,如家庭控制、通信、以及更先进的娱乐服务。(详情请参见《概览与远景白皮书》(Overview and Vision White Paper)“设计指南范围”。)关于具体产品类型,该指南扩展后将包括移动和手持设备。参阅DLNA 的另一篇白皮书《使用案例场景白皮书》(Use Case Scenarios White Paper),了解有关指南未来发展方向的更多信息。
16: DLNA 互操作性指南是否会更新?多久更新一次?
是的,DLNA 会在新工业标准制定完成并应用于产品时,对指南进行更新。DLNA 希望符合未来指南的产品能够与符合先前指南的产品实现互操作。此外,随着用于其它家庭应用领域(如家庭控制和更先进的娱乐服务等)的标准日益成熟,DLNA 的范围有可能进一步拓宽,以涵盖结合了此类行业趋势的新模式。
17: 当前是否对兼容性测试研讨会做出了安排?
是的。数字生活网络联盟负责召开全球范围的多个兼容性研讨会(或称为“互操作性测试”)。鼓励DLNA 成员公司在产品开发阶段参与大会,以对产品的互操作性进行测试。如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www.dlna.org。
18: 何为DLNA 认证?
DLNA 认证确保设备业经测试且经证明可与按照DLNA 互操作性指南设计的多种家电、电脑和移动设备进行互操作。DLNA 认证产品将获得一个标识。该标识可以让消费者放心,他们所购买的产品均经过了严格的测试并且符合互操作性指南。
19: 我的公司如何获得认证?
DLNA 通过一个计划简要介绍了如何对产品进行测试,以验证与其它DLNA 认证产品的互操作性。DLNA 认证产品均经过了北美、欧洲或亚洲实验室的严格独立测试。当产品成功通过测试后,其制造商或厂商将被授权在该产品及相应宣传材料上使用DLNA 认证标识。
20: DLNA 标识何时提供?
DLNA 认证标识计划预计将于2005 年中期向小组成员提供。
本材料中出现的所有商标名称仅用于识别目的,属于其各自公司的商标或注册商标。

DigiOn提供家庭网络设备软件开发包 目标是向授权业务模式过渡

Nikkei Electronics
2005/06/01

  【日经BP社报道】

  日本DigiOn公司日前宣布,将于2005年6月开始提供家庭网络数字家电的软件开发包“DiXiM HAK(hardware adaptation kit)”。共分为2类,一类是面向发送视频、音乐和照片等数字内容的设备(称为DMS(Digital Media Server,数字媒体服务器))的“DiXiM DMS HAK”,另一类是面向用于播放DMS所发送的数字内容的设备的(称为DMP(Digital Media Player,数字媒体播放器))的“DiXiM DMP HAK”。据称,可以缩短支持家庭网络指南“DLNA”的应用软件的开发时间、减小开发难度。

  DMS HAK由媒体服务器用应用软件“DiXiM Storage Server”和配有硬盘的开发卡等组成。并且同时提供支持DLNA指南所要求的家庭网络连接标准“UPnP AV”的中间件模块。能够提供面向4种CPU内核的对象代码,所支持的操作系统为Linux。

  DMP HAK由媒体播放器使用的应用程序“DiXiM DMA 2.0”和配备美国Sigma设计公司开发的媒体处理器“EM8620L”的开发卡“Envision 8620L”等组成。与DMS HAK一样,还提供支持UPnP AV的中间件模块。所支持的操作系统为μC-Linux。

  均附带用于变更硬件配置和用户接口应用程序等的设置工具。比如,媒体服务器能够设置成在在发送内容时打开LED。

摆脱“仅接受委托”的业务模式

  DigiOn公司基于UPnP及UPnP AV标准的嵌入软件“DiXiM”已经应用于索尼的“Room Link VGP-MR100”和夏普的“CE-MR01”等产品中。当时,包括画面自定义等在内,均由DigiOn公司受托开发。由于“自身的开发资源有限” (DigiOn公司董事社长田浦寿敏),于是就决定提供便于设备厂商与系统集成商进行开发的环境。目的是能在减小受托开发项目数量的情况下扩大销售。 DMS HAK与DMP HAK预计每年总计可销售50个授权。

  DigiOn公司今后准备通过与系统集成商合作,增加(1)旨在扩充HAK支持的开发卡及操作系统各类的合作伙伴,和(2)受托软件开发中使用HAK的合作伙伴。目前正在考虑如何向设备厂商介绍有能力使用HAK开发软件的系统集成商。(记者:竹居 智久)

November 04, 2005

DLNA并不创造,它的任务是挑选、验证和选择——DLNA董事会主席Scott Smyers答问

如果说,拥有30个本土企业成员的闪联正在形成一队国内同盟军,那么拥有170多个国际成员的数字家庭开发组织——DLNA(数字生活网络联盟),就像是一支多国联合舰队。这个规模和影响力都是全球最大的数字家庭行业标准组织,正在利用其成员的强势力量,引导着全球IT厂商、家电厂商、内容提供商、网络运营商一起向数字家庭进军。DLNA董事会主席Scott Smyers先生特向本刊介绍了该组织以及有关中国企业和市场的情况。

问:从DHWG到DLNA,名字上的变化表明了DLNA这个组织什么样的变化?
答: DLNA的前身DHWG(数字家庭工作组)成立于2003年6月,它是一个全球性的跨消费电子、计算机工业和移动设备行业的组织。通过名字的改变, DLNA强调了其从工作组身份向正式联盟的转变。DLNA的成员共享一个远景,即个人电脑、消费类电子产品和移动设备通过有线或者无线互操作网络,在家庭内外无缝共享如音乐和视频一类的数字内容。而这个互操作网络被期望有助于为厂商与消费者共享和培育新的数字媒体及内容服务创建一个无缝的网络环境。 DLNA团体共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创建一个基于开放工业标准的互操作平台以完成跨行业融合。到目前为止,DLNA已经开发出版数字生活网络联盟 (DLNA)互操作性指南1.0版,指导企业可以完成可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共享内容的产品开发,例如电脑、电视机、机顶盒等设备。

问:目前DLNA成员的构成情况如何?
现在,DLNA是由17家促进成员所领导,这17家企业是:富士通(Fujitsu),惠普(HP),英特尔(Intel)、IBM、健伍(Kenwood)、联想(Lenovo)、微软(Microsoft)、NEC、诺基亚(NOKIA)、松下(Panasonic)、飞利浦(Philips)、三星(SAMSUNG)、夏普(SHARP)、 索尼(SONY)、STMicroelectronics, 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和汤姆逊(Thomson)。而DLNA总的成员已有175家企业,他们分别来自14个国家,而且这个数目仍在快速地增长。来自诸如垂直产业链中的零部件制造、内容提供、消费产品制造、研究和开发、半导体、电信等领域中的全球主要品牌厂家共同构筑出DLNA的美好远景。你可以在我们的网站上查到我们最新的成员名单。

问:DLNA成员中来自中国大陆的企业还不算多,这与中国家电市场的规模极不相称。您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中国企业对DLNA这类组织不太感兴趣呢?

答:许多消费电子公司在中国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不依赖海外市场。将来,这些公司可能会寻找其它的方法去扩展他们目前的成功。当DLNA继续覆行它的承诺去拓展指南以及发布它的认证和标志计划时,对完全互操作性的价值认同会让所有国家的厂商对DLNA产生更大的兴趣。DLNA鼓励中国的企业加入,与DLNA 开始对话,去努力确保所有纳入到指南中的标准能在全世界应用。


问:您认为中国企业在标准和规范的研发和追踪方面需要向上述地区的企业学习些什么?
答: DLNA是一个开放的组织,欢迎所有感兴趣的企业加入。我们鼓励更多的中国企业来加入。在DLNA里,来自哪里并不重要。这个团队是与世界范围内的标准打交道。并且,DLNA委员会领导是由在各个领域内活跃的会员所选举或者挑选出来的。DLNA的目的是:任何成员企业(中国的或者其它国家的)都受益于由委员会管理下的协同工作。最终目的是使来自世界各地的产品都可以互操作。

问:为什么DLNA能有强大的业界号召力?
答:我认为有4个方面的原因。
1. 时机成熟:我们很多人都还记得PC影院技术(PC theater)发展已有10年,10年前这个技术还不成熟。但是今天它的相关技术却是成熟并且是普通消费者能够经济上负担的。现在高清晰度的平板显示器、各种各样的DVD设备和电脑已经普及,并且宽带和服务供应商也已经有效。我们还正在见证了Wi-Fi技术被普遍采用。
2.广泛的产业参与者:DLNA的核心促进成员包括了电脑业界、消费电子业界以及移动设计业界的主要参与者。此外,DLNA还包括了芯片制造商以及软件企业。如果我们基于消费者在数字家庭中实际需求而在技术和标准上达成一致,我们就能确保购买DLNA认证的产品肯定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3.策略正确:我们是一个针对增强数字家庭娱乐解决方案的行业组织。我们并不是去创造一些新的技术或标准,而使消费者产生困惑从而导致他们延迟购买决定。相反,我们有计划地从已经流行的、经过市场验证的技术中去选择合适的标准与技术;从而进行推广。
4.承诺正确:DLAN的成员公司致力于使数字化生活成为现实。这个承诺被一年来的运作所证明。这一承诺同样也被活跃参与的高级别成员公司的工程师和主管人员所证明。他们不遗余力地使该承诺变为现实。

e家佳VS闪联:数字家庭的中国道路怎么走?

  互联网周刊讯(郑 重) 在数字电视、WAPI、EVD与HVD及HDV之后,下一个引人注目的“中国标准”话题是什么?数字家庭——“e家佳” vs“闪联”,短短几年,家庭网络从炒不热的概念升级为家电厂商与IT企业们短兵相接的焦点。

  一切还停留在标准讨论阶段,离真正的产品和应用相距甚远。并且,双方也都在心照不宣地强化着彼此在技术和市场定位上的差异以冲淡针锋相对的意味。但“e家佳”与“闪联”的关系仍可能在不同参与企业的阵营对垒和身份变换中变得扑朔迷离。

  谁将决定“e家佳”与“闪联”的前途命运?是市场、技术、行业主管部门,还是并非牢不可破的企业联盟?产业条件远未成熟,国际巨头环伺在侧,一旦狭路相逢,谁终将胜出,融合会是它们的最终结局吗?

  瑜亮之争?

  两个阵营在市场定位与技术路线上的炒作或遮掩,不同参与企业的身份变换与微妙态度,使得“e家佳”与“闪联”之间的关系看起来扑朔迷离。

  标准组裂变

  11 年前,数字家庭概念首次在西方国家提出,1998年少数发达国家开始了数字家庭的综合建设实验。1999年3月,比尔·盖茨到中国推广“维纳斯计划”,希望专门为中国市场量身打造“机顶盒”产品,用现有电视作为显示器,利用电话线为通道接入国际互联网。正是“维纳斯计划”催生了中国的数字家庭概念。

  也是在这一年,原国家经贸委将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提入议事日程,并选择数字家庭网络系统为突破口。经贸委联合了12家国内大型企业,组织成立了家庭信息化网络系统体系结构及产品开发平台工作组,从事家庭网络标准的开发,这12家成员分别是长虹、海尔、中兴通讯、无锡小天鹅、春兰集团、信产部电视电声研究所、TCL、北京阜国、上广电、清华同方、夏新、北京长信嘉。工作组从1999年底开始运作,到2003年1月结束,其标准通过验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999年工作组成立时,长虹任组长单位。开始做的时候大家没考虑到家庭网络的复杂程度,照着现成的通讯协议推出产品,结果工作进展缓慢。到2000年底,工作组成员认识到只有制定一个完善的属于自己的通讯协议,家庭网络产品才能有长远的发展。2001年,海尔换任组长单位。

  2001年是数字电视标准大手笔投入研发的一年,当时信产部认为数字电视发展要想上升一步,必须要和家庭网络做接口,带给消费者更多的内容。12月信产部成立了数字电视标准工作组第七小组(数字电视接受设备与家庭网络平台接口标准工作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家庭网络标准工作组。这个工作组实际上是经贸委工作组的延续,信产部作为产业主管部门更加明晰地确定了工作组的目的就是要研究制定家庭网络标准。

  工作组除了原来经贸委的12家单位,从2001年到2002年间,还吸纳了11家成员,其中包括联想、海信、上海贝岭等厂家,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不过,这些成员单位对于数字家庭的重视程度并不一样,有的企业确定数字家庭为其未来发展方向,积极组织研发;有的单位开始积极推进数字家庭计划,后来因为前景不明逐渐淡出;还有的成员参加工作组只是为了关注竞争对手的研发动向,对具体研发工作并不积极,开会时今天技术部来人,明天市场部来人。

  经过两年的努力,最后工作组成员拿出了4套技术方案来讨论,以选出提交信产部审批的最佳方案。一个是北京长信嘉的无线方案;一个是联想提出的家庭控制子网和主网方案,子网实际上是由北京九州易居公司主导开发的,以有线的物理传输介质为主,主网由联想研究院提出;还有一个是贵州以太科技有限公司的方案;另外清华同方以清华大学的名义也提出了一套有线方案。经过评估,工作组认为长信嘉无线的技术方案更适合家庭应用,因为家庭要是铺线很不方便。从实用性、系统稳定性角度出发,工作组希望以长信嘉的方案为主导,融合其他三个方案提交信产部。但当时只有清华同方愿意融合,最后提交的就是长信嘉和清华同方共同构成的一套完整的家庭网络技术方案。 2003年10月底方案提报信产部,已经通过了专家审定,目前正在等待信产部标准化所的标准化审查。

  就在标准工作组决定推荐长信嘉方案后不久,联想向信产部提出,应该建立一个信息设备互联互通的行业标准,也就是后来的闪联。

  e家佳VS闪联

  在建立闪联标准之前,联想已经有了一个内部产品互联的雏形,并在2002年底Legend World大会上明确提出了“关联应用”的战略方向。

  鉴于已经有了家庭网络标准工作组,信产部科技司很慎重,为成不成立闪联工作组专门开了两次研讨会,经过各方的努力,最后信产部终于同意成立。但当时科技司有个不成文的规定,闪联目前只做办公环境的互联互通,家庭里的还依据家庭网络标准工作组的方案。

  很快,联想联合TCL、康佳、海信和长城五家企业发起成立了闪联的产业联盟。

  经过4次闪联工作组会议,今年3月31日,闪联正式向信产部提交1.0版标准文本,7月通过专家评审,目前也正在等待通过标准化所的审查。

  4月,在上海举办的CeBIT Asia展会上,闪联首次亮相自己的概念产品,包括笔记本、打印机、投影机、液晶电视、DVD、手机、中间件、芯片,通过内嵌的闪联协议,闪联概念PC可以自动发现家中的电视、音响等影音电器,并与之建立无线连接,组建成一个家庭娱乐网络。

  闪联在数字家庭领域的强劲风头令以海尔为首的家庭网络标准工作组不安,自己的标准先于闪联制定,在产业化上却落后于闪联。在闪联成立一周年之际,海尔发动清华同方、长城、中国网通、春兰、上海贝岭、上广电等六家企业成立了e家佳联盟,推动家庭网络标准的产业化。

  e家佳联盟秘书长李莉说,近期内e家佳的成员数将会增长一倍以上。e家佳针对家庭内部产品链,正在与安防、灯光窗帘、多媒体、通讯方面的厂家谈合作事宜。另外,已经有国外非常有名的企业申请加入e家佳,其中包括芯片、通讯和家电厂商。

  目前,两个联盟最大的问题就是标准方案何时通过审查,升级为行业标准。在成为行业标准之前,任何一个厂家都不敢大批量生产数字家庭产品,而没有产品就无法启动数字家庭市场,数字家庭市场前景不明,信产部也不敢承担风险轻易批准任何一个标准,这是一个鸡和蛋的悖论。

  信产部另一个不愿看到的情景是闪联和e家佳在数字家庭市场的争斗,毕竟这都是信产部下面的标准,这也让标准的审批日期扑朔迷离。

  数字家庭年谱

  2000年,数字家庭概念年

  信息家电最初主要针对与数字电视相关的机顶盒等产品。很快,这一概念就引起了国内家电业的重视。为价格战所困扰的厂商们纷纷把目光转移到了“信息家电”,提出各种数字家庭理念。9月,海尔电脑提出了“E家庭”构想,并与微软公司达成了全面技术合作协议,在信息家电、PC无线通讯和软件开发等领域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海尔电脑的“E家庭”构想首次对信息家电进行了全面的概括和描述,明确提出了信息家电将成为家电产品新的发展方向。

  2001年,数字家庭研发年

  国内各大PC厂商纷纷推出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数字家庭市场发展战略。一时间,“E-Home”,“E-House”类似的概念层出不穷。11月28日发布的联想第一代家庭数码港电脑产品,是中国家庭数字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标志。12月29日,中国第一个全景式“数字家庭”样板屋在重庆揭幕,样板房的设施和家电全部采用先进的数字技术整合而成,参观者得以在完全真实的环境下体验数字新生活。

  2002年,数字家庭试验年

  国内厂商纷纷推出数字家庭计划,并加强相互间的合作。6月27日,微软与联想签署“共建数码家园”协议。7月6日,清华同方位于北京的首家“智能化数字家庭展示厅”正式对外开放。8月13日,联想和万通地产签署了数字家庭战略合作协议,这是中国数字家庭产品迈出实验室的第一步。

  2003年,数字家庭推广年

  4月15日,长城电脑发布了家用电脑IF战略,宣称该战略将使其在数字家庭“落地”的道路上抢先一步。随着各地数字电视网络的陆续开通,互动电视逐渐进入家庭,信息家电将从互动电视开始,形成较大的市场需求,推动彩电业继续发展。

  两种路径

  “e家佳”与“闪联”的出现分别代表了家电厂商与IT厂商向家庭网络进军的两种路径。谁终将胜出仍难预料,融合会是它们的最终结局吗?

  家庭、办公:并非泾渭分明

  如果从技术角度对两个标准进行比较,长城集团的王钢博士无疑是最佳人选。长城是现在唯一一个身兼两大联盟发起人的企业,代表长城参加两大联盟技术和知识产权方面研讨的王钢,始终强调“闪联和e家佳有相当大的不一样”。

  家庭网络标准工作组在国内是起步比较早,相对比较成熟的标准工作组,很多后来发起的工作组都参照过它的运作方法,闪联工作组讨论的一些问题也都是家庭网络标准工作组曾经遇到过的问题,所以王钢在闪联讨论会上经常有“先见之明”。

  他说,经常有人问他到底两个联盟是不是竞争关系,出于技术保密原因,他不能很详细地解释两边的技术方案,但他可以肯定地说,两边的会议他都参加,探讨的技术话题和重点是完全不同的。

  目前闪联的产品还主要应用于IT和IT周边的设备,比如说PC,打印机、投影仪、PDA,当然也包括电视上的多媒体解码和传输,但主要应用在办公环境中。e家佳只做家庭里的互联互通,包括白色家电、黑色家电和小家电等等。

  所以从两个标准来说,竞争关系不是特别明显,但从单个厂家来说,竞争是存在的。如果说两个联盟有冲突,可能是最终做出来的产品有的在家庭应用,有的在办公室应用,多多少少存在一些冲突。这也很正常,像现在的PC也不是只有一个USB口,一个以太网口,也有很多的串口,并口,一个产品要适应不同的环境、标准,因此竞争关系肯定存在。

  而且这两个标准组都是由同一个政府部门主管,政府部门在各自侧重的方面可能会有一些规划。在最初开展工作的时候,大家的目标界限可能很明确,但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后,也难免产生一些延伸的想法,比如说在家办公的趋势出现后,两个标准组就会出现一些重叠的地方,这些方面信产部做了很多协调工作,应该不会出现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但这两个标准能不能存活下来,要看产业化成功与否,要看市场的选择,可能只有一种存活,也可能都存活不下来。

  从目前来看,办公环境下的设备互联互通已经具备了市场雏形,闪联所要做的是如何说服企业选择闪联的产品替代以往的连接,切入点是价格和技术。而家庭网络现在只在个别高档小区里实现了,对于厂家来说,生产这类产品的技术已经具备,重点是培育市场,培养中国家庭使用家庭网络产品的习惯。e家佳就是为了推动产业发展而建立的,而市场真正启动可能还需要三五年或者更长的时间。

  王钢透露,可能很快就会出现类似长城的既参加e家佳又参加闪联的企业。长城主要的业务方向在IT,所以不会放弃最初和联想在闪联上的合作,同时无论长城电脑还是长城宽带都希望有一些服务进入家庭之中,所以也希望跟海尔、上广电这样一些大的家电企业合作,因此长城参加这两个联盟不会特别矛盾。

  子网、主网:能否殊途同归?

  在家庭网络标准工作组成立之前,联想与易居科技公司就已经在数字家庭以及家庭自动化领域进行了研发合作。因此,在工作组中联想提交的技术方案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主要由易居研发的以有线物理介质为主的“家庭控制子网”的协议规范,另一个就是联想研究院的“家庭主干网”协议规范。而后者和现在闪联的思路有相当的继承性。

  易居科技的罗嘉说,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家庭控制子网方案”是为了解决家中各种照明、安防、电器、基础设施之间的联网以及相互间的自动控制而提出来的,属于“家庭自动化”和“智能家居”的范畴;而“家庭主干网”是为了解决家中各种高端信息设备,如计算机、家庭网关、打印机、数字媒体适配器(DMA)等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即插即用而定义的,属于“数字家庭”和“信息化家庭”的范畴。从实现的角度看,“控制子网”的各个设备具有较低的成本和相对简单的功能,例如一个照明设备或者一台微波炉,采用双绞线、无线射频、红外线、电力线等媒介,通过简单通讯协议来实现协同工作。而“家庭主干网”的设备更趋向于PC这样的高级设备,成本相对照明这样的设备来说要高得多,产品特性也要复杂一些,因此,采用一套高级的互联互通协议更合适一些。但随着技术的发展,两种网络最终有可能融合为一体,为用户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

  罗嘉认为,目前“闪联”实际上是“家庭主干网”的延续,而e家佳则是“家庭控制子网”的延续。两者并不是绝对冲突的。从国际的技术标准上看,如UpnP、OSGi、DHWG这几项著名的国际规范都是和“闪联”在同一层面上的,而CEBus、X10、LonWorks、ECHONet、EIB等国际规范则和“e家佳”要解决的问题相同。以UPnP为例,它是基于TCP/IP的网络的通用即插即用协议,但是可以和CEBus、X10、EIB等控制网络兼容互通。而“闪联”和“e家佳”的关系也应如此:关注的对象不尽相同,但是最终应能相互融合。联想提出的“闪联”方案是在吸收了UPnP等诸多国际规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家庭网络标准工作组的张汉奇不同意这种说法,他说主网也是标准组的研究方向。但是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来说,家庭网络标准组在子网上技术创新的内容多一些,而主网是采用现在已经运用得非常成熟的以太网。放弃通行标准不用,另起炉灶做一个新的东西是不现实的,家庭网络标准组的底层用的以太网、网路层用的HTTP协议,上层用的一些设备发现、服务发现机制,前提都是免费的,不能掉到国外企业的知识产权陷阱里去。

  其实子网、主网的争辩从另一个角度看,就是家电商和IT商做家庭网络的区别。在全球范围内,数字家庭最早以信息家电的形式出现,1999年微软“维纳斯计划”的信息家电战略中,参与者基本以家电企业为主,而从去年起扛起信息家电的大旗,热炒数字家庭的则更多是IT企业。两种道路最大的区别就是以电视为中心还是以电脑为中心组建家庭网络。家电商强调客厅是家庭的中心,电视比起个人电脑操作更简便,能给用户带来更多的享受。在他们眼里,个人电脑很容易出故障、遭受病毒的侵袭,还常常死机。索尼的技术负责人久多良木健说:“我并不想贬低个人电脑,但它就像快餐食品。” IT厂商的优势在于对芯片、网络等底层技术和应用导向的把握,因此他们相信在这场战争中电脑将更有主导地位。

  第三条道路

  在e 家佳和闪联炒得热火朝天之际,我们发现一个重要的缺席者—长虹。长虹在1999年时就是原国家经贸委组织的12家开发家庭网络标准的成员之一,还是最初的组长单位。2001年信产部组织的家庭网络标准工作组中,长虹也是成员单位。然而长虹没有介入国内任何一个联盟,有人猜测长虹可能另搞一个标准,然而标准的产业化一定要有产业链的支持,长虹一家推标准是不现实的,其实长虹的做法可能代表了国内企业进军家庭网络的第三条道路——参与国际标准。

  今年长虹展开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国际巨头对长虹也是频繁造访。长虹已经和包括微软、德州仪器等在内的14家跨国公司建立了联合实验室,新帅赵勇更是技术派,断然不会放弃家庭网络这一产业方向,唯一合理的解释是长虹希望和跨国公司合作,更多地融入国际标准中,他们更看好国际标准在中国的落地。

  由英特尔、IBM、索尼、微软、飞利浦等17家国际巨头发起,现在已经拥有145个成员的“数字生活网络联盟” (DLNA)是最有影响力的国际标准组织之一,他们也在积极寻求与中国企业合作,以主导中国市场。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公关经理王东避免使用“标准”这个字眼,他说标准是属于某一个企业或机构的,是拥有专利的。他更愿意把DLNA解释成规范协议,把很多标准放在一起,包括必须格式、可选格式,鼓励成员向这些方向开发自己的产品。

  目前DLNA在国内尚无常设机构,主要是各个成员做推广。比如英特尔做的数字家庭开发商论坛,去年第一次论坛在北京举行,以计算厂家为主;第二次在深圳,加入了很多家电厂商;第三次在上海,多了通讯和应用开发商。参会企业会得到英特尔提供的一些软硬件工具,如果厂家看好,可以按照英特尔提供的方向自己拿去开发产品,成为产业链的一个环节。

  王东说,DLNA是全球范围内在100多个领域里的领头羊组成的,国内企业要充分参与到国际组织中,在组织里发表意见。DLNA的核心是发起成员理事会,底下分多个委员会专注不同领域,企业的意见如果通过了委员会的讨论,将提交到理事会,最终讨论通过就会成为国际规范。像闪联、e家佳这种国内的标准组织、机构的成立是一个值得大家探讨的做法,不光在中国,日本、欧洲也都有类似的区域性机构。但是只有加入全球性的组织,企业才更加容易推广自己的产品。尽早加入这种机构,提出意见被采纳是中国企业目前发展数字家庭最有效的途径。

  闪联和e家佳的竞争关系是一种误解?

  上广电信息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郭斯宏说,闪联和e家佳产品没有竞争关系,闪联的电视也是计算机,它的协议本身是基于TCP/IP的,再加了一层服务。闪联的标准本身不是对家庭网络,家庭只是它的一个应用方向。就像802.11本身是无线局域网标准,但它一个很大的应用场合可能在家庭。闪联和e家佳的竞争关系是一种误解,一是闪联对外界宣称它是家庭网络标准,但它没有把实质性的东西讲给大家听。另外就是媒体的误解。这两个标准不是一回事。一个是标准,一个是标准体系,闪联只讲信息设备的资源怎样和另一台信息设备共享资源,e家佳是一个体系。

  标准困局

  一个领域能否并行两个标准?“e家佳”与“闪联”未来的命运如何?这些问题只有市场能够回答。关于这一点,EVD、数字电视、WAPI等一连串中国标准的经历已经给了我们足够的教训。

  标准透视

  标准是一种产业和经济的秩序,往往也是产业存在的技术方案,标准对内可以促进产业、分工和贸易的发展,对外意味着技术壁垒和产业壁垒。标准对垂直链条意味着产业利益分配的工具,对横向竞争者意味着产品差异化的能力降低。

  标准的分类可以按照标准的层级分为:国际标准、区域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按照强制能力可以分为强制标准和建议标准。但如果建议标准获得了市场垄断地位时,它也就具有了很大的强制能力。

  对标准最广泛的分类是法定标准和事实标准。事实标准又分为独家垄断和联盟模式。像“WinTel事实标准”就是独家垄断模式,特点是厂商并没有追求标准化管理机构的许可,升级为法定标准,标准的所有者、管理者和使用者三者统一,集中在垄断市场的个别厂家身上。联盟模式往往意味着标准的所有者、管理者和使用者的分离。联盟标准又可以分为开放标准和封闭标准。开放标准对联盟外的成员授权、许可和开放。

  闪联和e家佳所依据的标准在标准体系中属于开放标准。它们吸纳满足条件的企业加入,完善产业链;标准的管理者是工作组、各个专利的所有者归属提交标准的成员单位、使用者是工作组许可使用标准的企业;标准组最重要的目标是促使标准通过信产部审查,上升为法定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

  一个领域,需要几个标准?

  在数字家庭领域存在两个标准是主管部门信产部科技司不愿看到的,也是联盟中的企业避讳谈论的,更是媒体所抨击的。然而如闪联和e家佳所宣传的、也正如他们的概念产品所展示的,他们确实都致力于数字家庭建设。

  为什么不能在一个领域中并行两个标准呢?

  互联网实验室的咨询顾问刘双桂分析,就标准本身而言,应该存在多个标准还是单个标准,应该由标准带来的社会效益决定。标准作为一种秩序,涉及到两个社会成本:一个是产品相互不兼容所必须付出的兼容成本;另一个是兼容带来的个别企业垄断成本。就像右图中所看到的:标准轴的左边是一个标准的世界,右边是没有标准的世界。没有标准,相当于每种产品都是一个标准。这个时候,要实现不同产品、系统之间的兼容成本非常高。比如电视机厂商为了满足用户录制节目的需求,就要自己生产一种硬盘和电视机一起销售。结果是厂商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进行采购和开发,为这种单一的应用模式耗费成本;消费者购买时要花更多的钱,却白白浪费了家里电脑的存储资源。如果在电视和电脑之间有一种兼容途径将大大降低社会成本。

  另一方面,假设存在一个垄断的标准,这时垄断成本会非常高。垄断标准的厂商往往控制整个产业链,运用谈判能力压榨过多的利润。这样一来,会削弱产业链其他环节的积极性,从而造成社会生产效率的降低。像 DVD标准,由于我国没有自己的标准,只能采用国际垄断的标准,3C、6C联盟张开血盆大口收取专利费,国内企业无计可施。同时,每台DVD专利费从5美元涨到21美元,出口锐减78%,深圳小碟机厂集体死亡,碟机产业面临生死考验。从长远看,标准掌控在少数厂商的手中,可能导致生产被锁定在非效率的技术路线上面,这种危害更大。

  所以说,标准垄断带来的收益是兼容成本的降低,同时也带来了高昂的垄断成本。没有标准虽然尽可能地减少了垄断成本,但又造成兼容成本。因此,需要找到两条曲线的交点,也就是最合适的标准数量,达到垄断和竞争之间的平衡,这样才能带来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平衡。

  中国标准:难言的滋味

  把标准的经济分析原理应用到数字家庭领域,我们可以看到,在国际上已经存在数个标准,中国必须要建立自己的标准,抗衡国际巨头的垄断力量,这是政府需要牵头做的事。而究竟应该有几个标准存在,哪个标准应该存活下来,或者都存活不下来,这应该由市场决定,过多的干预只会干扰市场规律,导致偏离平衡点,甚至导致标准被扼杀在摇篮里。关于这一点,我们已经和正在经历各种各样的标准教训。

  8月8日,一度被人们看作高清碟机行业标准的EVD标准公示期满,却没有如期成为国家推荐的行业标准,原因是竞争对手HVD和HDV一再推迟公示期内的功能测试和实验样品主客观测试时间。本来信产部为了保障国家行业标准的公正性、权威性,规定公示期间必须对EVD、HVD、HDV三方进行相应测试,但却对企业拖延测试时间没有出台惩罚的措施,造成了EVD标准被无限期搁置的尴尬处境。

  然而EVD标准真正的尴尬在于它是政府和市场选择背离的怪胎。政府选择EVD标准是看重它的“自主知识产权” 身份。新科集团副总樊文建说:“其实,中国政府包括DVD生产企业都希望以EVD技术与6C联盟的DVD专利进行交叉使用,这样就可以少交甚至不交专利费。”EVD标准的推出只是中国针对国外标准和专利而推出的一个谈判的筹码。

  然而EVD产品并不被市场青睐。早在2001年12月,北京阜国就推出EVD样机,并宣称“EVD有望终结DVD时代”。然而,两年多过去了,EVD整机始终无法打开市场。与此同时,EVD在市场上又面临着同类产品的强力竞争。在北京市场上,北京凯诚高清推出的HDV比EVD价格大约低200元,而上海晶晨半导体公司主导研发的HVD产品价格也只有EVD的 2/3多。EVD在失去市场的同时也失去了企业的信心,原属于EVD联盟成员的创维、长虹、万利达、TCL等企业同时又加入了HVD阵营,这是企业在高清碟机市场前景不明的情况下的直接反应。

  虽然信产部在积极协调各种标准之间的关系,但有官方名分无市场之实的EVD标准终究气短,即使其成为了国家标准,市场影响力也难有保证。

  受累更深的是“数字电视地面接收通用标准”,曾经我国的数字电视技术占据世界最前沿,标准方案一度受到国际电联普遍认可,可能先于日本成为三个国际标准之一。而自1996年来的8年时间里,当数字电视业务在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国如火如荼地开展时,我们的标准确定计划一改再改,报送方案一拖再拖,至今未决。众多国内终端厂商只好在交纳了高昂的专利费后将产品送到国外,去另一个更加残酷的市场厮杀。

  长期以来,各持一套地面传输标准方案的清华大学和上海交大势均力敌。清华大学的背后是国内八大主要电视机生产厂商和三家主要广播设备企业,上海交大则有前国家计委投入的研发经费,并与七家沪系企业组成了上海联合体。两套方案谁也融合不了对方,一个有业界支持,一个有官方背景。从开始的计委到后来的发改委,政府组织了一次又一次的测评,换了一个又一个的协调部门,依旧改变不了相持的局面,标准迟迟无法出台,一拖就是八年。

  今年的“中国数字电视产业高峰论坛”上传出消息,在中国工程院的协调下,清华大学和上海交大已经能够坐下来谈了,标准有望在2005年年中正式颁布。从技术的领先者到产业的落后者,数字电视标准在各方力量的积压下,早已远离了正常的市场环境。

  而让国人最为心痛的是WAPI标准的无限推迟。虽然说在中美谈判中,我们在WAPI标准上的让步换来了美方在对华出口高科技产品,特别是军用的高科技产品限制上的让步,但在研究制定WAPI国家标准以及开展相关技术设备研发的过程中,许多国内外企业已经根据国家要求,投入了大量资源。最后关头的谈判结果使得这些企业的巨大付出与希望化为泡影。中国标准之路的种种教训给了闪联和e家佳的未来发展一个重要启示,标准的实现需要产业化,产业化的成功与否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其他力量的过多干预只会干扰产业的正常发展,即使曾经干预过导致的矛盾也应该由市场解决,反之将会错上加错。

UPnP协议编程实践

UPnP协议编程实践(一)

http://www-128.ibm.com/developerworks/cn/linux/other/UPnP/part1/index.html

本专题主要是介绍UPnP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概念,包括SSDP、GENA和FXPP等基本协议,以及在Linux下如何使用Intel提供的UPnP开发包实现UPnP控制点和设备。 本文是这个专题的第一篇,主要介绍UPnP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概念。

... ... ... ...


UPnP协议编程实践(二)

http://www-128.ibm.com/developerworks/cn/linux/other/UPnP/part2/index.html

本文是《UPnP编程实践》系列的第二篇,主要介绍UPnP的设备发现过程的协议实现。关于UPnP协议的框架性介绍,您可以参考《UPnP编程实践》系列的第一篇。 UPnP协议的设备发现过程使用简单服务发现协议,此协议实现了在网络中发现网络服务, 控制点定位网络上相关资源和设备在网络上声明其可用性的方法。本文首先介绍协议的工作过程,包括协议的一般模型,以及与HTTP协议之间的关系,然后介绍HTTP协议的基本知识,主要介绍在简单服务发现协议中使用的一些协议请求和响应的消息格式。最后详细介绍协议的设备通知和设备(服务)查询机制,包括设备通知消息和设备查询协议的通讯过程,以及每个HTTP协议扩展字段的含义。

... ... ... ...

November 03, 2005

DLNA简介

数字生活网络联盟(DLNA)为消费者倾情打造符合其全新互操作性指南的家庭网络设备

全球性非赢利组织宣布了其更改后的新名称,并公布了开放式标准互操作性指南,从而使消费者能够在不同品牌的设备间共享内容。

2004 年6 月22 日――数字生活网络联盟(DLNA)(前身名为“数字家庭工作组(DHWG)”)今日宣布推出其家庭网络设备互操作性指南1.0 版。经过一年的工作和努力,该互操作性指南定义了在有线或无线家庭网络中将内容从家电(CE)、个人电脑(PC)或移动产品向该网络中的其它设备转移内容所需的设计规则。
同时今天还宣布的该组织的名称变更,反映出DLNA 在协助实现真正数字生活远景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迄今为止其取得的卓著业绩就是证明。互操作性指南的发布标志着DLNA 的第一项重大成就。

网络中将内容从家电(CE)、个人电脑(PC)或移动产品向该网络中的其它设备转移内容所需的设计规则。
同时今天还宣布的该组织的名称变更,反映出DLNA 在协助实现真正数字生活远景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迄今为止其取得的卓著业绩就是证明。互操作性指南的发布标志着DLNA 的第一项重大成就。数字生活网络联盟(DLNA)是一家领先的全球性非赢利组织,致力于简化数字内容的共享。它由17 家创始成员组成,包括富士通、Gateway、惠普、英特尔、IBM、Kenwood、联想、Matsushita Electric(松下)、微软、NEC Personal Products、诺基亚、飞利浦、三星、Sharp、索尼、STMicroelectronics 和Thomson 等。按照该指南设计的产品将可满足消费者对于在一个家庭网络
中集中管理媒体内容(如音乐、照片和视频)的日益增长的需求。

调查报告预测,到2008 年将有52%的美国在线家庭和47%的欧洲宽带家庭部署家庭网络。在亚太地区,最新研究表明,家庭网络将与宽带家庭的数量同步增长。31 “谁将建起家庭网络?”(Who Will Network the Home?),Forrester Research 公司,2003 年5 月DLNA 实现了跨行业的一致,它定义了两大组件――媒体服务器和媒体渲染设备,这是在家庭网络中实现设备无缝互操作性所必需的设备。这些组件,以及其它互操作性指南构建模块,均基于开放标准,例如互联网协议(IP)、HTTP、UPnP™和Wi-Fi®协议。

数字生活网络联盟使用广泛认可的规范以鼓励其在家电、个人电脑和移动产品制造行业的应用。
DLNA 董事会主席Scott Smyers 表示:“消费者希望能通过使用一款网络产品访问存储在其它不同制造商提供的网络产品上的内容,而且希望这一操作简单易行。仅仅一年的时间,DLNA 就在这一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该互操作性指南代表着全球成员公司在实现这一远景目标达成了一致。”
互操作性指南1.0 版规定了一套针对图像、音频和视频媒体级别的必要格式。附录一将定义可选媒体格式,以扩展该指南的范围。诸如蜂窝电话等远程智能设备和移动设备的使用也在未来计划之内。

向DLNA 的转变

数字家庭工作组( DHWG ) 今日宣布了它的新名称“ 数字生活网络联盟(DLNA)”,标志着其从非正规工作组向正规联盟的转变。该商标名称表达了工作组在塑造数字生活体验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在DLNA 中,全球主要厂家将继续紧密协作,维持和促进互操作性指南的采用,最终实现消费者优化型设备的开发。


重要里程牌

DLNA 创立于2003 年6 月,从17 家成员公司发展到拥有140 家成员公司、遍布
14 个国家的组织。这一迅猛发展表明所有相关行业对于合作开发互操作性计划都有着浓
厚的兴趣。

数字生活网络联盟负责主持相容性测试大会,供成员公司测试产品互操作性。目前根据今年第四季度的计划,DLNA 互操作性指南互操作性测试(Plugfests)将在全球轮流展开,第二届正式互操作性测试预计于今年6 月在美国举行。

数字生活网络联盟预计,成员公司到今年年底将开始推广基于互操作性指南1.0 版的产品。当DLNA 于2005 年中期发布其正式认证和标识计划后,消费者将可以迅速识别出符合标准的设备。
如欲了解有关DLNA、联盟计划、及获得互操作性指南1.0 版的过程的更多信息,请访问:www.dlna.org。

关于DLNA
数字生活网络联盟(DLNA) 创立于2003 年, 其前身名为数字家庭工作组
(DHWG)。其成员拥有共同的远景目标,即在家庭内外建立一个集中管理个人电脑(PC)、家电(CE)和移动电子设备的互操作性网络,创造一个能够共享和发展全新数字媒体和内容服务的无缝环境。该联盟建立并维护着一个基于开放式工业标准的互操作性平台,在制造商使用时可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共享媒体内容。迄今为止,已有来自全世界的140 家不同行业的公司加入DLNA,为实现这一远景目标投入了宝贵的时间和资源。
如欲了解有关该联盟、参与公司以及成员信息的更多信息, 请访问:
http://www.DLNA.org。
联系人: Heather Ailara/Lisa Sherwin
VTM PR for DLNA
C: (609) 709-2687 – event day contact
P: (503) 297-5090
E: [email protected]

UPnP为我们奉上了一道怎样的大餐

UPnP为我们奉上了一道怎样的大餐
http://book.xp163.com/xp163.18/0542814080795385.htm

听说过,未来的冰箱不仅可以冷冻食物,而且可以连接到Internet吗?或者,你可以在加热Pop-Tart的时候使用微波炉阅读电子邮件?什么?对你没有吸引力?

好,那么,让一个具有网络功能的闹钟提醒您不要忘记预定的约会,查看交通和天气信息,计算何时应该把你叫醒,或者在造成告诉你航班时刻,旅行目的地的信息以及何时应该出发等等,这些对你有吸引力吗?在去机场的路上,你具有UPnP功能的个人数字助理(PDA)帮你找到了最好的停车位。在旅途中,你的 PDA跟踪你的约会安排,预订餐馆和酒店,确认航班并且订购了一些食品,让它们在您到家的那一天送到你的手中。正如我在上面所叙述的一样,这些新奇和设备现在还不存在,但是由于UPnP的出现,它们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

何谓UPnP?

UPnP技术对即插即用进行了扩展,它简化了家庭或企业中智能设备的联网过程。在结合了UPnP技术的设备以物理形式连接到网络中之后,它们可以通过网络自动彼此连接在一起,而且连接过程无需用户的参与和使用中央服务器。

UPnP规范基于TCP/IP协议和针对设备彼此间通讯而制订的其它Internet协议。这就是它之所以被称作"通用"的原因所在--UPnP技术不依赖于特定的设备驱动程序,而是使用标准的协议。UPnP设备可以自动配置网络地址,宣布它们在某个网络子网的存在,以及互相交换对设备和服务的描述。基于Windows XP的计算机可以充当一个UPnP控制点,通过程序界面对设备进行发现和控制。

如果与以前的即插即用相比,这种技术似乎并不具有什么革命性的意义。在操作系统中增加即插即用技术使得在单个计算机上安装、配置和添加外设的工作变得更容易了。但是UPnP为家庭用户或者小型办公环境中的非专业用户所带来的是一道更加美味的"大餐",他们可以利用UPnP玩多人游戏,进行实时通信(Internet电话,电话会议)以及使用类似Windows XP的远程协助这样的其它技术。到目前为止,仅有配备了完整IT团队的几个大公司能够轻松做到这些(虽然,我怀疑多人游戏和能够上网冲浪的电冰箱是否会是他们强调的重点)。

... ... ... ...

November 02, 2005

UPnP协议概述

UPnP的概念:

以下是微软官方网站对UPnP的解释:

问:什么是 UPnP?
答:通用即插即用 (UPnP) 是一种用于 PC 机和智能设备(或仪器)的常见对等网络连接的体系结构,尤其是在家庭中。UPnP 以 Internet 标准和技术(例如 TCP/IP、HTTP 和 XML)为基础,使这样的设备彼此可自动连接和协同工作,从而使网络(尤其是家庭网络)对更多的人成为可能。

问:UPnP 对消费者意味着什么?
答:简单、更多选择和更新颖的体验。包含通用即插即用技术的网络产品只需实际连到网络上,即可开始正常工作。实际上,UPnP 可以和任何网络媒体技术(有线或无线)协同使用。举例来说,这包括:Category 5 以太网电缆、Wi-Fi 或 802.11B 无线网络、IEEE 1394("Firewire")、电话线网络或电源线网络。当这些设备与 PC 互连时,用户即可充分利用各种具有创新性的服务和应用程序。

以下是intel官方网站--数字家庭中对UPnP的解释:

UPnP* 是 另 一 个 重 要 标 准,它 面 向 的 是 IP 网 络 以 上 的 各 层。UPnP 论 坛 已 接 纳 了 来自 五 大 洲 29 个 国 家 的 670 名 会 员 以 推 动 该 议 项 的 实 现。它 的 主 要 目 标 是 轻 松 连 接 各种 有 线 和 无 线 设 备,早 日 实 现 家 庭 网 络。

UPnP 主 要 规 定 了 数 字 家 庭中 的 设 备 将 如 何 互 连 互 通,设 备 如 何 发 现 对 方 及 对 方 的 功 能、内 容 与 格 式 以 实 现 相 互 通信。该 标 准 非 常 强 大,它 能 让 具 有 不 同 操 作 系 统、 程 序 语 言 或 物 理 网 络 连 接 的 设 备 相 互发 现 和 实 施 控 制。DLNA 希 望 UPnP 成 为 依 据 DLNA 准 则 设 计 的 产 品 将 要 遵 循 的 主 要 媒体 管 理 和 控 制 标 准。